(二)农机
1.机引悬挂式垄作七铧犁。1964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成功机引悬挂式垄作七铧犁, 可起垅、趟地、搅麦茬, 填补了黑龙江省机引垅作机具的空白。到1980年, 共生产推广19 000台, 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垄作农具。1980年又研制成七铧犁Ⅱ型。该机采用组合梁架, 可安装成一机两型 (7铧、5铧), 机架高度可调, 趟地、深松同时可施底肥, 已推广使用1 500台。
2.龙江1号播种中耕通用机。1972年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成功龙江1号播种中耕通用机。用于垄上播种、中耕、起垄、施化肥等多项作业。到1983年全省推广使用6 000台。
3. 3GZ-6联合耕种机。1977年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七铧犁、扣种机、龙江一号播种中耕通用机的基础上, 研制成3GZ-6联合耕种机, 能完成起垄、趟地、垄沟深松、垄上播种等作业。已推广使用1 100余台。
4. 2BY-6玉米精密播种机。1981年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成2BY-6玉米精密播种机, 能进行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精密播种, 改用外槽轮和研芯铧,还能宽幅播大豆、高粱和谷糜作物。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 镇压实, 省工省种, 在相同条件下, 较人工种和龙江1号机播玉米, 每亩省种1~1.5公斤。1984年生产推广160台。
5.水稻工厂化育秧 (棚盘育秧) 机械插秧技术。1980年从日本引进一套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插秧的机械设备, 在五常县第三良种场进行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试点。1982年采用国产设备, 到1985年推广到44个县 (市), 223个示范点。还有20个国营农场采用这项技术, 平均公顷产量6 000多公斤。1986年进口1 100台插秧机, 全省推广6万公顷。1987年全省有水田68个市县, 63个国营、劳改农场, 推广应用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9.8万公顷。1989年推广面积9.19万公顷, 1990年推广面积9.53公顷,1995年达13万多公顷。
6.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1979年开始研制覆膜机械, 全国第一台样机出自伊春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接着大庆市、哈尔滨市农机所的样机相继诞生。1982年多点示范, 21台覆膜机械作业166.66公顷, 1984年增加到118台作业633.3公顷, 1986年地膜覆盖机发展到1 100台, 作业面积近6 666.6公顷。覆膜机械种类由开始的单纯覆膜机发展到旋耕整地联合覆膜机两大类, 机型达9种。覆盖作物由蔬菜、瓜类逐渐扩大到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和烟草, 经济效益更显著。1986年全省烟草机械覆膜面积4 600公顷, 增收490万元。1987年全省覆膜机增加到2 800台, 覆膜面积1.46万公顷。1990年全省机械覆膜面积2万公顷, 到1995年达10万公顷。
7.机械精量少量播种技术。1981年引进7种样机, 在巴彦县永发公社红星、永安两个大队426.67公顷地上进行机械精少量播种试验, 获得作物苗齐、苗全、苗壮, 每公顷节省种子15~22.5公斤, 节省间苗费用2元, 增产10%的效果。1982年在双城、巴彦、海伦3个县大面积示范717.27公顷。1983年生产21台2BY-6玉米精密播种机, 在6个地区16个县的20个大队, 播种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7种作物2 622公顷。同时应用龙江一号、龙江三型及2FC-1型侧充式单体播种机等实行半精量播种80.67万公顷。1984—1987年因大型机械作业面积减少, 精少量和半精量播种面积40万~46.7万公顷。1988年小型精播机发展到44 700台, 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54.67万公顷。1990年小型精播机6万台、大型530台, 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达168万公顷, 比1988年增长2倍多。到1995年精半精量播种面积281万公顷, 比1990年增长67.2%。
8.机械深施肥技术。机械深施肥, 直到1979年推广滑刀式、园盘滚动式、立刀式和凿型铲式4种追肥部件后, 才得到发展。据试验, 机械深施肥可避免“烧苗”, 肥效利用率提高30%, 粮食产量增长10%~30%。全省机械深施肥面积由80年代初的133.33万公顷, 发展到1983年166.67万公顷, 占全省农村粮豆作物面积515.7万公顷的32.3%, 占粮豆机械播种面积240万公顷的69%。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大型机具作业面积减少, 深施肥面积有些下降,但到1987年又恢复到180万公顷。1990年机械深施肥面积达188.67万公顷。1995年增加到286.6万公顷, 比1990年增长51.9%。
9.机械旱作少耕技术。1980年在总结肇州县朝阳公社机械旱作少耕技术经验基础上, 先后在双城县农丰公社、安达县中本公社扩大示范。1983年省委、省政府在肇州县召开旱作农业现场会, 把旱作少耕技术列为全省重点推广项目, 推广面积达70万公顷。1988年推广 188.32万公顷, 1990年推广面积达266.67万公顷。而后有所减少, 1995年为100公顷。
10.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1980年开始推行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标准化。1982年在4个县2个农场对整地、播种、中耕、药剂灭草和麦收等16个田间作业项目的验证, 标准化作业与非标准化作业相比, 机械效率提高了, 粮食增产了, 耗油率降低了。1983年省下发《黑龙江省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5万册, 供各地参照执行。全省实行标准化作业面积达284.67万公顷, 综合经济效益增加4 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