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农业生产进人了稳定增长的新阶段 (二)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农业生产进人了稳定增长的新阶段各灌区上水以前,多为干旱川塬,一般亩产不足50公斤,遇到大旱年景,基本上是颗粒无收。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山、水、田、林、路的综合开发治理,如今的灌区已经成为“条田成片、绿树成荫、渠道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农业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1986年以来,白银市遇到了持续达7年之久的干旱,全市的粮食产量仍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1992年,全市粮食总产已达3.56亿公斤,分别是1949年和1985年的3倍和1.2倍;占全市粮播面积25%的水浇地夺回了粮食总产的73%,充分发挥了水地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全市的林业布局也由过去的“三山一岸”(哈思山、寿鹿山、铁木山和黄河沿岸)随水向旱川、旱塬扩展,农田防护林、护路护堤林、村庄绿化林、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木迅速发展。到1992年,全市实有林木面积达到8.66万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1万公顷,水果产量1 800多万公斤),是1949年的15倍。对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发展农村经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景泰川灌区为例,平均风速由上水前的3.7米/秒,降低到现在的1.7米/秒,最大风速由21.7米/秒,降低到12.6米/秒,空气相对湿度由45%提高到49%,年蒸发量由3 038毫米减少到2 363毫米,初步控制了风沙危害, 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 由于水源和饲草料的解决, 全市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末,大牲畜存栏达到24万多头,猪羊存栏103万头(只),分别是1949年的2倍和2.6倍;肉类总产达2 300多万公斤,是1949年的18倍;奶类产量达到65万公斤。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 也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肥料。 ☚ (一)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转折性的改善 (三) 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00020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