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环境存在问题与对策
1. 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失调还没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如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
(2) 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仍是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原本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矿区的污染源外,城镇郊区工业和城镇“三废”量大而复杂,污染负荷日渐增大。
(3)乡镇企业对农业环境具有扩散污染的趋势。广东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行业复杂且大多污染治理能力较差,污染物往往直接排往农田,而且污染已由点及面,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4)农用化学物质和畜牧业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不断增加,如管理利用不好,具有更大潜在性危害。
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由于农业环境的开放性及污染途径和污染物质的复杂性,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治理比工业污染治理难度更大,要强调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以下对策:
(1)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根据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继续搞好生态农业试点,生态农业将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广。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城乡非农占用耕地。各类开发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农业部门要监测和监督城市和工业排放“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乡镇企业,对现有污染行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严防大、中城市或国外的污染转嫁。
(4)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对作物病、虫、鼠、草害实行综合防治。提高磷肥、复合肥的品质防止混入有害重金属;大力提倡用地、养地相结合和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农用薄膜回收制度,防止土壤结构的破坏。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禽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开展综合利用。
(5)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各市及重点县建立监测站,使各站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以全面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6)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污染企业的密度和污染物排放,以减轻区域内的农业环境负荷,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