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业学大寨的教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业学大寨的教训

(二)农业学大寨的教训

广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前期是有成绩的,特别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到后来把学大寨运动搞得越来越“左”,给广西农村经济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 强调“学大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堵资本主义道路”。广西学大寨的所谓“七斗八斗斗出一片新天地”“大批促大干”造成乱批乱斗,混淆的两类性质矛盾、伤害打击了许多干部和群众,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挫伤了积极性。特别是大打所谓“批修批资总体战”,开展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在自留地里种果蔗、黄红麻或药材等被视为搞“资本主义”,养鸡超过3只、养鸭超过5只就是“资本主义尾巴”,甚至私人养牛、养羊、养母猪、养母鸭等都认为是搞“资本主义”,社员屋前屋后种的果树是搞“商品化”,要砍掉。有的地方派民兵在集市周围站岗设卡,把农民自己生产拿到集市去卖的农副产品说成是搞 “投机倒把”,是搞“资本主义”,一概予以没收。这些“左”的做法,使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混乱,出现了“乱杀”(母猪、牛、羊)、“乱拔”(自留地里所谓“商品化作物”)、“乱砍”(社员屋前屋后的果树)、“乱没收”(社员出售的多余农副产品)的“四乱”现象,把广西本来就不发达的农村商品经济推向了绝境。
(2) 将大寨加以“神化”,看成是万事都正确,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适用的至高无上的典型。所谓“农村的一切典型都是学大寨的典型,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典型”,甚至给农村其他先进典型加上“树黑旗,反红旗”,“搞对等,压大寨”等罪名。天下只此一家,别无他店。这种削千足而适一履的作法严重地束缚了农业发展。
(3) 学大寨只注意抓粮食生产,忽视了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搞“以粮为纲”的单一的粮食经济,造成农业生产结构越来越不合理。广西在“学大寨”期间,农业(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由学大寨前1963年的66.86%上升到1975年的72.35%,最高的1972年和1973年达到73.3%和73.1%。而林、牧、副、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则由1963年的33.14%下降到1975年的27.65%。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4) 学大寨的所谓“管理经验”,硬性推行大寨的“标兵工分”、“自报公议评分”,“一定四评”等做法。广西在“学大寨”中,全自治区约有70%的生产队推行“大寨工分”,把过去搞的定额、包工等经营管理办法全部推倒,社员只要出工,就画上一个圈,社员说“干不干,三个蛋”(一天分上、中、下午三段出工),结果是“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平均计分。同时,还推广“大寨口粮”,搞自报公议,按需分配的平均主义,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广西农业学大寨运动虽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在农业学大寨中推动了群众治山、治水、改土、造田等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71年以后,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规模地开展农业基本建设,自治区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拨出3 000万元用于搞农田水利建设,加上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全自治区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达1亿元以上。从1971—1975年,全自治区耕地面积增加11.3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增加21.53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增加22.4万公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 (一)前期农业学大寨取得的成绩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000151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