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学大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学大寨运动持续15年,并在其后期成为农村工作的基本内容,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促进了农田基本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虽然也执行了一些“左”的政策,但大寨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始终是宁夏学大寨的基本内容。宁夏农民用大寨的这种精神治土治水治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经过10多年的苦战,改造了落后的生产条件。1976年1月全自治区农业学大寨会上,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报告说:“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引黄灌区开挖支沟渠4万多条,修建沟渠配套建筑物2. 6万多座,建成机耕条田106. 7千公顷,改善排水面积66. 7千公顷,为引黄灌区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山区打机井4 030眼,兴修中小型水库87座,新增水地28千公顷,新修水平梯田28. 7千公顷,洪漫坝地18千公顷,增强了抗旱能力”。这些农田基本建设的成绩为后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2. 增加了积累,壮大了集体经济。受大寨大队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的影响,宁夏农村人民公社三级集体积累逐年增多。据1980年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前统计,农村人民公社三级集体积累达39 897. 6万元,其中:公社7 474. 5万元,大队8 249.2万元,生产队24 173万元,平均每个公社积累158. 95万元,这些积累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无疑是有利的。
3. 推广大寨劳动管理经验,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由于推广大寨劳动管理经验和评“思想分”的做法,全自治区各地批判“工分挂帅、物质刺激”,否定“定额包工”的管理制度,严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便宜了偷懒耍猾的,亏了老实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