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郊区农业劳动生产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直线上升趋势,逐年提高。大体上可划分两个阶段,自农业合作化至70年代末,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稳步上升阶段,1957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农业总产值292元,至1980年上升为870元,平均每年递增5.1%。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农业商品产值相应增加。进入80年代后至1996年为快速提高阶段。这一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业总产值增加,同时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有近百万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因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1981年为1 028元,到1992年突破1万元达到11 363元,1994年突破2万元,达到20 848元,到1996年达到28 200元, 自1981—1996年,农业劳均创造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6.7%,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农业商品产值1996年达21 900元, 自 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28.7%。 表9-1-8 农业劳动生产率
注: 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 (一) 农业物质成本与净收入 (三) 土地生产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