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全面扶贫阶段(1985—1995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全面扶贫阶段(1985—1995年)

(二)全面扶贫阶段(1985—1995年)

1985年1月8日,中共云南省委决定成立云南省贫困地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刘树生任组长,梁林、钟其庆任副组长。1986年3月14日,为加强对贫困地区工作的领导,省委决定由和志强省长任省贫困地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事机构,设在省委农村工作部,各地、州、市也要建立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从组织上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同时,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工作,尽快解决温饱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云南实际出发,制定了18条扶贫优惠政策,抽调41名处级干部到41个贫困县挂职工作,为贫困地区开发搞好服务。同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又确定禄劝、镇雄、巧家、彝良、富民、西畴、广南、麻栗坡、元阳、绿春、屏边、红河、西盟、澜沧、江城、墨江、双江、沧源、漾濞、南涧、维西、德钦、贡山、福贡、武定、宁蒗等26个县享受国家贴息贷款。1987年,全省扶贫资金、物资使用实行按项目投放。全省投入发展资金、国家专项贴息贷款、“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贷款、省专项贴息贷款、边境建设事业补助等财政、信贷资金2.3亿元,重点扶持41个县和5片革命老区及插花贫困区。到1987年底,全省组织实施开发项目计1648个,投入资金2.25亿元。1988年,实施经济开发项目1945项,共投放财政、信贷扶贫资金2.04亿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这一年解决了105万人的温饱问题。1989年,全省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杂交良种、规范化种植,发展粮食生产,提高贫困地区粮食自给水平,坚持以解决温饱问题为出发点,以种养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发资源,逐步建立大宗商品基地,搞好“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公路、农田基本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脱贫后劲。1990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90年代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请示》,通知要求从1991年开扶贫攻坚战确保“九五”基本脱贫的决定》,提出“九五”期间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即到2000年,绝大多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1990年不变价)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00千克以上;全部乡(镇)及85%以上的行政村(办事处)通公路,全部乡和90%的行政村通电,全部乡和行政村(办事处)通电话;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扶持贫困户建成人均0.067公顷左右的基本农田,户均0.067公顷林果园(或经济作物),户均向乡镇企业或发达地区转移1个劳动力,户均1项养殖业或其他家庭副业,在正常情况下,返贫人口不高于当地脱贫人口的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有较快的发展,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有条件的县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基本达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孩子能上学,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除国家和省已定的扶持资金向73个贫困县倾斜外,省委、省政府决定对506个攻坚乡每年每乡由省财政提供50万元,连续3年不变。
扶贫攻坚,以实现三大转变为标志:
❶扶贫对象的转变。1986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最贫困的506个乡(镇)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实现扶贫对象由过去区域性开发转向506个乡(镇),把扶贫工作延伸到最边远、最落后、最贫困的地区。
❷扶贫方式的转变。1997年,借鉴国内外小额信贷扶持到户的成功经验,云南省首先在25个乡(镇)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工作。1998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在506个攻坚乡全面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实现了扶贫方式的转变。
❸扶贫观念的转变。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观念,实行5个“坚持”,即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坚持治穷与治愚相结合,治穷先治愚;坚持开放与开发相结合,以开放促开发;坚持区域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以扶贫到户为主;坚持把扶贫工作与“村建”相结合,以“村建”促脱贫,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性的生产建设,发展商品生产,解决温饱。始,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的新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省委、省政府确定在贫困地区开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以种养业为原料的加工业为重点,发展种养业,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形成一定规模,建立产供销一条龙配套的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有本地资源优势的拳头产品,如胶、茶、糖等,使贫困县逐步建立起有二三个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在扶贫资金管理上,改变过去平均分散扶贫资金的办法,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1986—1995年,全省通过10年的艰苦奋斗,解决了5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10年来,全省共投入各项扶贫资金近60亿元,在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基本农田16.7万公顷,各种小型水利工程17万件,乡村公路1.5万千米,完成人工造林307万公顷,其中经济林60万公顷,建设了一批商品生产基地。73个贫困县兴办了32万多个乡镇企业,培训农民1 200多万人次,解决了89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1995年与1985年相比,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6.2元增加到459元,增长193.8%;人均产粮由247千克增加到306.5千克,增长24.1%。

☚ (一)重点扶贫阶段(1979—1985年)   (三)扶贫攻坚阶段(1996—2000年) ☛
000003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