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停滞不前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停滞不前时期

(二)停滞不前时期1958—1978年

广西从1958年开始,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左”的思想影响,出现浮夸风和瞎指挥,加上1959年起连续几年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粮食减产,特别是1960、1961、1962年粮食总产量分别减少为497.25万吨、499.5万吨和474.45万吨,仅相当于1950、1951年产粮水平,比1957年分别减产14.99%、14.6%和18.88%。由于粮食减产,口粮紧缺,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亦大幅度下降,其中甘蔗种植面积、产量由1958年的5.14万公顷、149.22万吨减少到1962年的2.31万公顷、23.08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由1958年的20.9万公顷、15.48万吨减少到1962年的14.98万公顷、7.51万吨;黄红麻种植面积、产量由1958年的0.8万公顷、1.24万吨减少到1962年的0.36万公顷、0.27万吨; 烤烟种植面积、产量由1957年的0.29万公顷、0.26万吨减少到1962年的0.15万公顷、0.11万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出现了曲折,农林牧副渔比例失调。1961年与1957年相比,农林牧副渔产值分别减少16.62%、36.48%、73.47%、69.17%和17.94%。其中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亦由65.31:3.56:18.88:10.91:1.34变为82.28:3.41:7.57:5.08:1.66。后来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认真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的基本政策,调整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下放了权力,农民生产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农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都获得恢复和发展。1965年与1957年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421.08万公顷减至365.52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由91.15%下降为88.78%,粮食总产量增长13.98%;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40.88万公顷增加到46.18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由8.85%提高到11.22%,主要经济作物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林牧副渔各业亦有相应发展,1965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计)为177 727万元,比1961年增长63.96%,其中农作物种植业产值125 015万元,林业产值8 896万元,畜牧业产值28 400万元,副业产值12 971万元,渔业产值2 445万元,比1961年分别增长40.18%、140.5%、246.13%、135.49%和35.98%;农林牧副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61年的82.28:3.41:7.57:5.08:1.66调整为1965年的74.79:5.32:16.99:1.44:1.46,农作物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了7.49个百分点,林牧副渔上升了7.49个百分点。
但从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给经过调整刚刚恢复元气的农村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一次遇到曲折。在此期间,由于“农业学大寨”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提出实现粮食跨《纲要》,搞单一的粮食生产,对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经济作物重视不够,许多地方把不适宜种粮食的耕地安排种植粮食作物,使经济作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林牧副渔得不到发展,特别是在单一经济的思想指导下,各地普遍出现了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生态日益恶化。全自治区因森林受到破坏,水土流失面积由60年代的120万公顷扩大到70年代的213.33万公顷,扩大了77.78%,占全自治区土地面积的9%。同时,由于森林被破坏,造成气候反常,干旱风等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也日益加剧,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自治区各级领导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农业生产获得相应的发展。到1978年,全自治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35.75万公顷,比1958年增长14.6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28.47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58.73万公顷,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48.55万公顷,与1958年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4.4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15.6万公顷,1978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79.98:10.96:9.06。1958—197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其构成变化情况如表3-1-3。
 表3-1-3

年份农作物
播种面积
(万公顷)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
播种面积
(万公顷)
比重
(%)
播种面积
(万公顷)
比重
(%)
播种面积
(万公顷)
比重
(%)
1958
1960
1965
467.19
390.97
411.70
424.06
353.62
365.52
90.77
90.45
88.78
43.13
37.35
46.18
9.23
9.55
11.22
  
1970
1975
1978
472.73
528.69
535.75
384.19
431.10
428.47
81.27
81.54
79.98
46.96
53.02
58.73
9.93
10.03
10.96
41.58
44.57
48.55
8.80
8.43
9.06

从1958—1978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按各个时期不变价格计算)由183 466万元增加到425 228万元,增长1.32倍。其中农作物种植业产值增长1.80倍;林业产值增长44.6%;畜牧业产值增长1.20倍;副业产值减少34.8%;渔业产值增长1.18倍。但这20年间,农业与林牧副渔产值构成的比重有波折,总的发展趋势变化很小。1958—1978年农业产值(按各个时期不变价格计算)及其构成变化情况如表3-1-4。
这20年中,广西农村三次产业的结构基本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其产值所占的比重一直是在农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二、三产业,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发展外,多数地方基本上是没有变化。据1978年统计,全自治区农村社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58.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17亿元,占79.36%;农村工业产值6.68亿元,占11.48%;农村建筑业产值2.28亿元,占3.92%;农村运输业产值0.65亿元,占1.12%;农村商业、饮食服务业产值2.4亿元,占4.12%。造成这种单一化的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上、工作上的失误所致,特别是受大跃进和10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两次挫折,给农村经济带来很大破坏,长时期地、不顾客观条件一律以粮为纲,把农民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搞饭吃。结果人为地抑制了农村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合理利用,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反过来长期制约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 (一)初步改善时期   (三)全面大调整时期 ☛
000148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