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以发展养猪为中心的畜牧生产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以发展养猪为中心的畜牧生产阶段

(二)以发展养猪为中心的畜牧生产阶段1958—1977年

1958年,全省把集体猪作为迅速发展生猪生产的指导方针,猪、羊、禽等的饲养逐步由社员家庭私养为主转为社队公养,种猪和母猪全部归社喂养。1958年底,全省公社、大队、生产队集体养猪场已达4.79万余个。当年,全省生猪生产开始滑坡,生猪饲养量809.52万头,年终存栏427.14万头,分别比1957年减少41.62万头和132.93万头。1959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提出“公养为主,私养为辅”的养猪新方针,但没有取得进展。1959年末,生猪存栏数只有310.71万头,只有上年的72.72%,饲养量580.58万头,只有上年的71.72%。1961年,开始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重新提出了认真贯彻公私并举的方针,取消了不准社员家庭饲养种公母猪的禁令。1962年,安徽各地采取公养、私养、伙养、公有私养等多种形式发展养猪,积极为群众解决仔猪和饲料;发展以生产队一级为主的集体养猪生产,采取多养母猪、繁殖仔猪、自繁自养; 国家收购部门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兼顾和城乡兼顾的原则,按政策合理安排收购任务,兑现奖售办法,同时做好工业品、仔猪和饲料粮的供应工作。全省养猪业开始复苏,饲养量迅速上升。1965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1 084.39万头,年末存栏数达604.39万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养猪仍是畜牧业的中心。全省各级革命委员会都把实现或超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一人一猪或一亩一猪”作为目标。1969年,全省树起了滁县乌衣公社袁庄生产队平均每户养猪7头、每人养猪1.4头的样板,狠抓养猪。1970年,全省养猪超历史最高水平,饲养量达1 337.3万头,比1965年增加23.2%。1971年11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在霍邱县召开了全省发展生猪生产现场会议,会议决定养猪业必须坚持公养、私养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2年3月,成立了安徽省畜牧业家畜业委员会,从农林、商业、粮食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专抓畜牧业,主抓养猪生产,即养猪办公室。嗣后,各地市县也相继成立了委员会或小组。这年3月29日,中共安徽省委以皖发〔72〕 32号文对发展养猪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是年1月至5月,安徽养猪数量已达1 300万多头;到1974年,全省养猪量比1965年增长75.4%,全省已有38个县市达到或超过《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指标,集体养猪的比重有所增长。1975年1月,安徽畜禽业委员会针对当时养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了一些鼓励发展的具体措施,号召各地加强对养猪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广养猪先进经验,为实现全省养猪达《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指标而努力奋斗。到1976年,全省共办集体养猪场22.42万个,集体养猪存栏280.20万头,全年养猪2 254.81万头,年终存栏1 353.98万头,再创历史高峰。但由于疫病防治措施跟不上,该年也是安徽生猪死亡率最高的一年,达226万头,出栏率也很不理想,只有48.1%。

☚ (一)以保护和增殖耕畜为主的阶段   (三)畜牧业逐步转向商品化阶段 ☛
000026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