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加、销结合,挖潜增值
随着特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一些特产品供求紧张的局面,增加了工业、轻工业的有效供给,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市县里,乡村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城镇发展配套工业,城乡一体,系列开发,实现了特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特产生产体系。“七五”期间,围绕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全省配套建立了一批龙头企业,如集安市西洋参加工厂,通化、辉南的天然滋补品厂,和龙的苹果梨保鲜贮藏库,蛟河市的黑加仑浓缩果汁厂,敦化敖东制药厂等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建设,有效地带动了特产生产的发展。蛟河市黑加仑浓缩果汁厂于1988年建成后,1989、1990年全市发展黑醋栗,栽植面积970多公顷,进入盛果期后,农民可增加收入800多万元,加工企业可实现利润400万元。到1990年,全省共建设了野生浆果加工厂、水果加工企业66个。其中葡萄酒加工能力3.5万吨,产值上亿元,利税1 500万元。生产与加工配套,加工又促进生产的发展,这种生产、加工的良性循环,为特产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