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研究成果
湖南省水电科技成果是从1979年开始评审的, 至1995年共取得成果320项,其中国家级6项, 部级11项, 省、厅级303项。主要研究成果有:
1.湖南省历史洪水分析。该项目搜集了1 696个河段资料, 包括1482—1982年共501年内发生的136个年份的大洪水资料, 以及与此相应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省内各水系近二三百年内大洪水的情况和洪水特征等。搜集及分析整理的资料数据居全国首位, 为水利工程、铁路、交通、航运等规划设计, 江河城镇防洪, 国土整治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水文数据, 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1987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长江中游江湖关系研究。该项目根据多年实测水事、地形资料, 建立模拟, 研究长江与洞庭湖水、沙关系的演变规律, 探讨提高长江中游河段防洪能力措施。对过去长期改编而缺乏科学定量依据的重大工程决策进行了研究, 包括洪湖半路堤隔堤位移可能带来的影响, 采取提高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和牌洲弯裁弯取直, 以增加长江中游干流的行洪能力, 为制定长江中游渡汛方案, 减轻洞庭湖洪水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湖北两省决策提供了参考。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韶山灌区水利水电综合自动化。该项目研制了YF-1型雨量水位无线测报系统、QD-01型自动滤水器和YTIK-001型多功能液压逻辑集成装置等, 按无人值守与要求对电站基础设备进行了改造, 研制了微机运动监控系统和水位数传装置。灌区实行对渠道13个水位遥测, 7个闸门遥控, 遥控3台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开、停机操作, 有功无功调整及全电站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的测报、显示、打印。在国内首先将微机启用于小型水电站的运动控制和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自动化控制, 该研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1987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岩石压剪断裂研究。该研究对于了解混凝土坝基、岩石边坡的抗裂稳定性, 改进传统设计方法,探讨地震机理十分重要。该项目从测试技术、宏观规律、断裂机理、工程应用等方面对岩石压剪断裂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压剪断裂判据A12KI+KII=KIIC和压剪断裂模型。该研究对岩石断裂力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具有独创性,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已为国内一些材料试验所证实, 被柘溪、二滩等大型水电工程分析采用, 并被编入高等学校教材采用。获1991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白光散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技术为现代光学测量新技术, 以散斑的信息载体测量结构物微小位移场。非接触量测, 对被测物无损伤, 无约束, 无刚化影响。计量精度相对误差为1.5%, 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测量量程, 能提供所测面内任意点的位移量, 主位移方向。据此能准确判断结构物形变、开裂、袭缝扩展, 首移和错动, 并解决了层面位移场和断裂研究中缝尖应力集中区位移场无法测量的难题,此项技术已在多学科、多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获1988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