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活动
福建农村基层妇代会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奔小康、建新村”的战略目标,积极履行参与、教育、代表、服务、联谊等职能,充分发挥妇代会在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精神文明活动。全省妇代会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伟大事业,加强对广大妇女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四有”、“四自”,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少生致富女能人活动、移风易俗活动,组织乡村“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协会”、“学雷锋小组”等群众自治组织,广大妇女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双学双比”活动。根据农村妇女“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福建各地妇代会把妇女工作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双学双比”活动。妇代会主任带头学习科技技术,成为生产能手。到1995年,全省有11 174名妇代会主任参加了农函大学习,有3 241名妇代会主任评为农民技术员,建立妇女科技致富协会等组织6 800多个,涌现出妇女科技示范户8万户。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995年全省共培训妇女65万人次,组织1.8万多名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同时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13.74万人,组织26.51万名脱盲妇女参加巩固提高班,全省表彰了巾帼扫盲先进集体30个、妇女识字标兵100名。
3.“两地”建设。福建各地妇代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办法,努力创建活动阵地和创经费基地。到1995年,全省共创办“妇女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种活动阵地1.3万个,占村妇代会总数的80%多,有创经费基地近6 958个,占村妇代会总数的近47%。南平市99.2%的妇代会建有活动阵地,81%的妇代会有创经费基地,均居全省首位。全省已有1953个妇代会年创经费千元以上,大大改善了妇女工作的条件。“两地”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妇代会的经济实力,使妇女工作有了依托,使基层妇女工作更加活跃。
4.“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全省各地妇代会普遍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加强对贫困地区妇女的资金帮助、项目扶持、技术指导,14个贫困县妇联帮助妇女发展新的生产项目572项。全省妇联系统建立扶贫联系点6 105个,联系户2万多户,帮助3.91万名贫困妇女走上致富之路。一些地市建立挂钩转化目标责任制,采取“六好”妇代会与后进村妇代会,明星村妇代会与贫困村妇代会开展结对子活动。福州市发动有经济实力、妇女工作活跃的乡镇与后进村妇代会挂钩,开展“资助一笔资金,帮助建经费基地;设计一个工作方案,帮助打开工作局面;建立一套联系制度,交流信息,共同进步”的手拉手活动,促进了横向联系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