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部直属的重点高等院校, 是林业院校中规模大、学科全、培养学生多、科研成果多、办学效益高的多科性、综合性高等学校。
东北林业大学的前身东北林学院, 是1952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时, 以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和浙江大学森林系为基础, 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而建立的。建院初期暂与东北农学院合校办学,1956年5月1日教育部、林业部联合通知, 决定东北林学院独立建校, 并划归林业部主管。1985年经林业部批准, 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
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林为主, 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综合大学。学校设有7个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设有林学、森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园林等4个本科专业, 森林防火、林业信息管理等2个专科专业;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设有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森林旅游等3个本科专业, 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检疫、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3个专科专业; 林产工业学院,设有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室内与家具设计、制浆造纸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室内装饰专科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 设有林业经济管理、会计学、贸易经济等3个本科专业, 统计学、税收等2个专科专业; 师范学院, 设有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学等2个专科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设有工业电气自动化、林业机械、木工机械、汽车运用工程、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电力系统工程、汽车运用工程、计算机应用等3个专科专业; 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等。校直属系5个, 即土木工程系, 设有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 道路与桥梁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等3个专科专业; 森林工程系, 设有森林工程本科专业, 微机在采运工程中的应用、木材商品检验、国际工程项目开发等3个专科专业; 外语系, 设有英语本科专业, 俄英专科专业和外语培训部; 社会科学系, 设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学等2个本科专业, 文秘专科专业; 以及体育系。学校共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8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 有8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学科, 学科的研究方向已发展到100多个。
截至1995年, 学校已培养出近百名外国留学生、61个博士研究生、719名硕士研究生、2万余名本专科生、3 439名函授、夜大毕业生, 为全国林业院校培训师资1 200人, 为全国林业企业培训局 (厂) 长1 147人, 短期培训林业技术及管理干部10 410人,培训专业证书班及学业证书班学员4 750人。共培养各层次专门人才4万余人, 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林业专门人才培训基地。
东北林业大学有教职工2 231人, 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教授15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7人, 还聘请了90余名国内外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 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其中有5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0余名担任国家或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及研究会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15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实验室为国家教委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 木材科学与工程、东北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4个实验室为林业部重点实验室。学校还设有汽车、森林作业与环境、林火安全与预报科学技术等3个研究中心, 红松、高新机电技术等11个研究所, 林业经济、林区土木工程等16个研究室和82个各类教学实验室, 以及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汽车测试中心、理化分析中心和计算中心, 不仅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手段, 还开展社会服务, 接收国内外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 学校先后有1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5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八五”期间, 共有187项成果获不同部门的科技奖励,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多元。近年来, 学校组织召开了国际林区草地学术会议、国际熊类学术会议、国际防护林学术会议等8次国际学术会议, 对发展科学研究、增进国际交流、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地和设施, 有总面积约3.3万公顷的帽儿山、凉山和哈尔滨3个实验林场, 还有机械厂、木材加工厂、生物实验厂、工程勘察设计院、科技推广中心、野生资源开发公司、模板公司、木材干燥新技术开发公司等30余个经济实体单位, 不仅为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条件, 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学校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与100多个学术团体进行学术交流, 先后聘请500余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 接待过2 000余名外国专家来校考察、访问。接受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中青年学者来校学习, 同时还派出500余人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考察、访问、讲学或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