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上海农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上海农学院

(二) 上海农学院

1959年, 在 “大跃进” 形势下, 郊区急需农业科技人才。但是, 上海惟独缺乏农业高等学校。因此, 1959年8月, 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将座落于上海县七宝镇的上海市农业学校 (中专), 改建为上海市农业专科学校。上海农专建校初期, 大专、中专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 师资力量, 教学设施统筹使用。大专设农学、畜牧兽医2个专业,首届招生98人。1960年初, 市委决定将上海农业专科学校扩建为上海农学院, 计划设置农学、植保、果树、蔬菜、园林绿化、土壤农化、农田水利、农业气象、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化11个专业和1个预科(5年一贯制), 发展规模6 000人。按此规模, 在七宝原址已无发展余地, 于是选定松江县城东、城北公社征地建校。1960年9月, 大专部迁入新校址, 中专部仍留原地, 改名为上海农学院附属中等农业学校。当时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曾把新建的上海农学院列为上海市的重点高校, 规定继全国重点后首批录取学生。1960年招生500人, 其中本、专科学生300人,5年一贯制学生200人。1961年, 学校围绕贯彻 “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方针和高教 “六十条”,在总结一年建校工作的基础上, 进行了全面调整, 撤销园林绿化、农田水利、农业气象3个专业。招生数缩减到200人。将3年制改为4年制。5年一贯制停止招生, 已招的在校生全部转中专部。1962年2月,市政府根据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状况和报考生源减少等原因, 决定撤销农学院, 加强农科院。裁撤工作从1962年6月开始, 重点是安排好在校学生; 1961年秋入学的270名一年级学生, 全部转到上海财经学院就读。1959年秋和1960年前入学的145名三年级学生,改为三年制, 作为专科提前于1962年暑期毕业。1960年秋入学的290名二年级学生, 也作为专科, 于1963年暑期毕业。少数来自农村的学生, 直接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专业教师调到市农科院, 基础课教师由高教局分配, 干部职工由市农委安排。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调拨给市农科院。到1963年8月, 上海农学院停办。在松江建校的上海农学院, 办学3年, 培养了两届共443名专科学生。
1978年10月, 在七宝上海农业学校校址恢复重建上海农学院。第一届招生305名。于1979年2月正式开学上课。当时设农学、植保、农机、牧医、园艺5个系, 有农学、育种、土化、植保、畜牧、兽医、农机设计、农业经济管理8个专业, 第二年又增设了园林专业。1990年11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教委对全日制高校办学的总体要求, 组织专家对上海农学院进行合格评估。1993年5月, 国家教委验收后批准为合格院校。1996年, 在校学生1 600余人。从1979—1996年, 已培养各类毕业生5 100多人, 培训各类干部和技术人员18 800余人。
1.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上海农学院经常组织力量, 调查了解市郊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不断调整办学思路。1987年提出了“面向农村, 主动适应, 积极服务” 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 根据上海城郊型、都市型农业的特点, 对系科、专业不断进行调整充实。一是把原有的科系设置调整为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园林环境科学、农村经济、农村工程5个系,并逐步形成三个具有城郊型特色的专业板块, 即以特色作物园艺、园林绿化、特种畜禽养殖等为主的生物类专业, 适应大都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经济管理、金融、贸易、财会等管理类专业和为现代化设施农业服务的农业设施与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农田水利等农业工程类专业。二是在扩充专业数量的同时, 狠抓专业特色和人才素质。专业数从建校初期的5个本科扩充到11个本科、9个专科, 开设了国际贸易、乡镇建设与管理、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专业。强调面向农村, 办出特色。三是配合专业调整, 新开了一批特色课程, 使课程总数由原先100多门扩充到450多门。如生物类专业, 先后开设创汇作物、现代农艺学、世界园艺大观、园艺种植设计与都市环境、风景与旅游、农业现代化等富有都市型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课。四是加强实践环节与技能教育。在市郊建立产学研基地, 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育途径。通过拓宽专业口径, 扩充专业内涵,压缩专业课,增加选修课比例,坚持外聘行业主管、专家学者,开设系列讲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强化就业的适应性。
2.科研工作与科教兴农。农学院复校以来,始终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在充分调查市郊农业对科技的需求及科研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农学院的科研工作,围绕上海城郊型农业的特点,以农业生物技术和特种动植物的培育为重点。在科研管理方面,先后制订和推行了项目合同制、开题预审制、定量考评制和院系两级基金制等,激发了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1978—1996年,取得科研成果234项,其中获市、部级科技成果奖72项。并先后建立了农业生物技术、农村社会经济和天然健康食品三个院属研究所,办有植物遗传育种、农业环保、农业螨类、长毛兔研究、城郊经济和动物生物技术6个研究室,其中植物遗传育种已发展为市级重点学科。在禽畜流行病防治、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特种稻的育种和特种米产品开发、特种蔬菜和特种水果的选育、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和花卉研究、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环保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大力组织科教兴农、支农服务活动,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开发工作,先后在上海市郊和其他省区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基地。上农蜜脆豌豆、上农玉芹、上农珍珠菜、欧亚种葡萄、脱毒草莓等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分别在有关基地大面积推广。嘉定区安亭镇猕猴桃基地培育的4个优良品种,品质均超过进口的新西兰品种。通过基地和项目合作,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乌贡米、香粳米、黑糯米、特种蔬菜等特色产品已批量上市。
3.师资队伍建设。1978年底,上海农学院复校时仅有教师89人。1979—1985年,从全国各地引进教师1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6人。同时,逐年从本校选留、外校分配了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到1996年,共有教师300余人,正副教授及高级专家近百人。1985年后,通过进修、考核、职称改革和职务聘任,着重改善结构和提高素质。农学院重视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定期选拔的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的在职进修。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制订了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特殊政策,使引进人才能充分施展才华。还建立了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从1992年起实行聘任制,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已形成一支素质较为优良、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42.5%。
4.改革招生与就业制度。农学院根据国家对农业院校招生的优惠政策,结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对农科人才的需求和生源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具有大城市农科院校特点的招生办法。一是统考招生。为体现对农业基础专业的保护, 上海市报考农学院的学生,除免收学杂费外,对部分保护专业免收培养费。二是招收在职干部专修科和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从1981年开始,接受市农委委托,在农委系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中,择优录取农业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科学生;1983年起,招收郊县定向推荐生和职工专修科;1991年又开始招收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二年以上,具有高中或农业职业技术高中、中专毕业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入学,毕业后回原地安排工作。三是利用上海农科专业特色和地理优势,接受委托培养。1983年接受上海市农业银行委托,代培农村金融本科生;1984年开始,接受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委托,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农行系统招收农村金融干部入学;近年来又积极开拓外省市委托培养,生源质量一般略高于上海。四是定向选送招生。1989年开始实行以上海市高中会考成绩加面试的招生办法。这对扩大生源,保证招生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也使院校招生与市郊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同毕业生就业去向紧密联系起来。五是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和沟通,对口招收中专、职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毕业生入学。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农科高校毕业生由过去的“统招统配”,到目前的“双向选择”。90年代以来,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农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9%以上。
5.改善办学条件。复校初期,农学院办学条件较艰苦。一是用房紧张,仅有9 000平方米,基本上都是简易平房;二是设备简陋,缺乏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三是实验基地小,条件差,全院占地仅13.03公顷(其中实验农场5.13公顷),教学科研受到限制。学校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因陋就简,勤俭办学,经过不断努力,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到1996年,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7.6万平方米。建成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兽医生物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条件属国内同类实验室的领先水平。建成或正在建设植物遗传育种、兽医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农艺学和园林学等4个市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3 200余台(件),总值2 228余万元。有实验基地近13.33公顷,拥有从法国、荷兰引进的现代化温室3 600平方米,国产玻璃温室1 200平方米,连栋塑料薄膜温室4 500平方米,畜禽棚舍有3 000多平方米。计算机信息网络也已建成使用。

☚ (一)发展历程   (三)上海水产大学 ☛
000099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