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水产品加工
江西鱼类加工历史悠久, 最初由民间自行生产加工, 赣南的鱼丸和鱼脯, 兴国的鱼丝, 湖口、都昌的酒糟鱼, 以及波阳的银鱼干和红卤鱼等。但生产规模小, 生产方式原始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全省尚无冷藏保鲜设施, 国家收购的鱼货除鲜销外, 基本上仍沿袭传统方式, 加工制成盐、干鱼, 一般年产量约数百吨。一些重点渔区曾先后开展罐头、鱼粉、鱼酱油、鱼鳞胶和甲壳质等水产加工和综合利用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56年, 国家在15个重点渔业县投资兴建以盐干鱼生产为主的水产加工厂 (车间) 24处, 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 000余吨, 使全省年加工量保持在3 000吨以上达10年之久。1957年, 冻结能力7.5吨/日、冷藏能力400吨/次、制冰能力20吨/日的全省第一座水产冷库在南昌建成, 填补了低温保鲜加工的空白。改革开放以来, 水产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1984年后, 全省陆续新建了一大批水产冷库和水产加工厂, 生产能力迅速增强, 产量稳步提高,至1995年底, 全省已拥有水产冷库46座, 冻结、冷藏和制冰能力分别为254吨/日、3 710吨/次和108吨/日,年冷藏量达4万余吨, 初步形成了主要产区和销区有机连接的低温冷藏流通网络; 水产加工企业38家, 加工能力达30 393吨, 当年加工品产量达25 957吨。与此同时, 加工品门类渐趋齐全, 至1995年, 全省已能生产9类水产加工产品, 但水产动物内脏制品、助剂和添加剂2类目前尚属缺门。
(1) 冷冻品。1957年起投产, 产品都为原条鱼大冻块, 产量逐年上升。1987年后, 冷冻品在加工品总量中的比重已超过50%; “三去” (去鳃、去鳞、去内脏) 冻鱼和分割小包装冻品 (鱼片、鱼段、虾仁、田螺等) 在冷冻品中的比例逐步提高。至1995年,原条鱼大冻块已基本上被 “三去”冻鱼和分割小包装冻品所取代, 水产冷冻品产量达到9400余吨, 占加工品总量的36.3%。
(2) 干制品和腌熏制品。这两类产品包括各种卤水鱼, 咸、淡干鱼, 干虾和糟鱼、熏鱼等, 在水产加工品中的比重原平均在95%以上。1957年后下降到50%左右。1995年, 两类制品共生产13 000余吨, 占加工品总量52.6%。
(3) 罐制品。1991年起开始生产, 主要是调味鱼的玻璃罐头和软罐头, 一般年产约数十吨, 1995年达226吨, 总量约不足水产加工品的1%。
(4) 鱼糜制品。历来多为群众自给性生产。80年代起开始有厂家生产, 产品主要是鱼丝、鱼丸和虾丸等少数品种, 1990年仅产12吨。近几年发展较快,1995年已达到1 574吨, 占加工品总量的6.1%。
(5) 动物蛋白饲料。1991年、1993年和1995年分别生产55吨、13吨和300吨。产品均是利用鱼类加工的下脚料和低值、低质鱼虾, 以简陋设备加工的低标准鱼粉。
(6) 水产调味品。主要有鱼酱油和贝虾汁 (酱)等。1993年产40吨, 1994年产6吨, 1995年产148吨。
(7) 水产医药品。大部分是近年随珍珠系列加工和螺旋藻生产的发展而开发的新产品, 主要有珍珠层粉、珍珠粉、珍视明眼药水和螺旋藻胶囊等数种,1993—1995年, 平均年产1 670千克。
(8) 贝壳制品。江西利用贝壳加工钮扣 (贝扣)约有100多年历史。九江是我国贝扣的重要产地之一, 20年代后加工贝扣所用的头车 (取坯机) 曾多达300部左右, 年耗原料贝壳约600吨。以后, 随着贝壳来源减少和制扣原料的多样化, 贝扣加工业渐趋萎缩, 至今已属罕见。80年代初, 都昌县周溪镇开始利用小型贝壳加工成培育有核珍珠的珠核, 产品畅销国内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至90年代初, 该镇已有珠核加工厂400余家, 珠核工具厂2家, 拥有加工机械4 000余台, 珠核加工户约占全镇总户数的1/3左右, 年产珠核3亿多粒, 约占全国产量的70%。此外, 余江、万年、波阳等地, 还利用贝壳加工生产药用珍珠层粉及贝雕匾屏、像章、表盘等工艺品。
(9) 珍珠制品。80年代以来, 江西的珍珠加工业发展迅速, 已由初期的项链、手镯等少数珍珠饰物, 扩展到装饰、日化、食品和工艺等多系列的加工产品。其中最主要的装饰品除全珠项链、手镯、戒指、耳环、发夹、胸花和领带外, 还有珍珠与金、银、铜等金属配制的各种镶嵌首饰, 1993年以来, 其年出口创汇额已达数百万美元。此外, 化妆品珍珠霜、珍珠膏等生产稳步发展; 近几年开发试制的珍珠啤酒、珍珠养胃面、珍珠保健茶、珍珠果汁饮料等新产品, 也已批量投产并投放市场。
1985年以来, 在全省和全国性的有关产品评比活动中, 江西已有数十种水产加工品获得优质产品称号或金、银、铜奖等各种奖励, 其中主要有: 1985年, 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水产加工品展销会上, 江西展销的九江县 “庐山石鱼干”, 波阳县 “银鱼干”、“冻鳜鱼”, 都昌县 “凤尾鱼干”, 湖口县陶瓷罐装“糟鱼”, 永修县 “红熟虾”, 婺源县 “冻荷包红鲤”,万安县 “冻玻璃红鲤”, 兴国县 “冻红鲤鱼”, 南昌市“冻鳝片”, 丰城县 “五香䱗条鱼”及上饶地区水产科研所的“珍珠层粉”等12品种被评为优良产品。
1990年,在南昌举办的江西省首届水产加工品展销会上,参展的254种产品中,有24种获奖。其中:波阳县冻银鱼,湖口县酒糟鱼,丰城县五香䱗条鱼和省水产联合总公司的糟鱼获优质产品奖;萍乡市熏鱼、赣州地区水产科研所的鱼丝和宜春香辣腌鱼获最佳传统产品奖;峡江县方便鱼米粉,余干县虾仁饼干和抚州市珍视明滴眼液获创优产品奖;万年县和余江县的贝雕获最佳工艺品奖;南昌市冻鳝片,都昌县冻乌鱼片和省水产联合总公司的冻鱼丸获冷冻小包装奖。
1990年,省水产联合总公司的绿水牌300克玻璃瓶装酒糟鱼,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
1992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都昌县冻银鱼和波阳县酒糟鱼获金奖;余干县酒糟鱼获铜奖;湖口县糟鱼、省水产联合总公司酒糟鱼和九江市的珍珠啤酒获优良产品称号。同年,波阳县的鱼片干和虾球获省优秀新产品奖。
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1994年全国水产加工展示交易会上,江西申报评奖的7种产品全部获奖,其中分宜县三鱼牌鱼糜特鲜通心面,南昌市南珍牌珍珠镶嵌首饰,万年县的中洋牌珍珠养颜保健茶、国帝牌珍珠大补酒和珍珠贡米酒获新产品奖;湖口县浩华牌酒糟鱼和南昌市的南珍牌珍珠首饰获畅销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