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热
1. 资源量。四川省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较广,但不均衡。省内有72个县有自然出露20℃以上的温泉,出露点共276处,总热流量为100320—114490.2亿兆焦/年,折合标准煤35—40万吨。另外,省内部分工程钻孔揭露的地下热水露头约212处(20℃以上),总热流量为32 512亿兆焦/年,折标准煤11万吨。
2. 分布状况。四川省的地热点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凉山州和甘孜州。从地热资源分布规律看,地下热水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分布于龙门山—九顶山—峨眉山—大凉山—线以西的高原和山地区,该区出露温泉共238处,占全省自然出露温泉总量的87%;而自然经济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包括盆地),热水数量甚少,自然出露仅38处。从温度特征看,自然出露温泉以低温热水为主,占总数的59.8%;其次为中温热水,占31.2%;高温热水较少,仅占8.7%。高温热泉和过热泉全部出露在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区,东西两部都以低温泉为主。低温热泉,温度为20—40℃,在西部地区分布135处,东部有30处;中温热泉,温度为40—60℃,在西部有78处,东部有8处;高温热泉,温度为60—100℃,仅在西部地区有24处;过热泉,温度为≥100℃,只有西部地区1处。从地温梯度看,全省中部地温梯度背景值为3℃/100米;西部高原区高地温梯度则在钻井中常见,如康定地区地温梯度值约为5℃/100米,每向下延深200米,水温升高10℃,这种地热现象较为普遍。
3. 开发条件。四川省地热资源潜力很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目前开发利用尚属初始阶段,水平较低,致使许多资源白白浪费。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并使开发利用地热能的技术经济条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