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逐步缩小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交换比价
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现象, 通过多年来的价格调整,全省工农产品“剪刀差”逐步缩小。1990年与1950年比较,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提高7.41倍,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仅提高63.4%,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交换比价大大缩小。1990年农民用同等数量农产品所换得的工业品数量,比1950年增长4.14倍。1950年用100元农产品交换到的工业品,到1990年只用相当于当时19.4元的农产品就可以换到。从具体品种看,按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工业品零售价格计算,每100公斤稻谷可换食盐,1952年为9.1公斤,1990年为131.61公斤,增长13.46倍;每100公斤油菜籽可换煤油,1952年为3.2公斤,1990年为187.04公斤,增长57.45倍;每100公斤烤烟可换白糖,1952年为23.15公斤,1990年为113.02公斤,增长3.88倍;每100公斤肥猪可换白布,1952年为15.1米,1990年为113.01米,增长6.48倍。
1978—1990年期间的工农业商品剪刀差也是不断缩小的。1990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1978年上升156.3%,农村工业品零售牌价指数上升66.2%, 以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为100的工农业商品比价为154.2。进入80年代以后,工农业商品比价缩小的速度趋于缓慢,1989—1990年,“剪刀差”有所扩大。1990年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1985年上升52.5%,农村工业品零售牌价指数却上升54.9%,以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100的工农业商品比价指数下降为98. 5%, 1990年比1988年又下降为94. 6%。也就是说,农民用同等数量的农副产品交换工业品,1990年要比1988年少换回5. 4%的工业品(表6-3-1)。表6-3-1 贵州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和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
项目 年份 | 农副产品 收购价格 总指数 | 农村工业 品零售牌 价总指数 | 工农业商品综合比价指数 |
以农副产品 收购价格指 数为 100 | 以农村工业 品零售价格 指数为100 |
1950 1952 1957 1965 1970 1975 1978 | 100.0 112.6 192.5 298.0 309.6 318.6 328.2 | 100.0 107.4 110.4 117.6 103.2 98.1 98.3 | 100.0 95.4 57.4 39.5 33.3 30.8 30.0 | 100.0 104.8 174.4 253.4 300.0 324.8 |
1979 1980 1985 1990 | 385.6 432.3 551.9 841.1 | 98.6 99.1 105.5 163.4 | 25.6 22.9 19.1 19.4 | 391.1 436.2 523.1 514.7 |
* 引自《贵州统计年鉴·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