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统购包销
在1959年起的 “三年困难时期”, 蔬菜产销工作实行高度的集中领导, 建立了蔬菜生产指挥部, 由市长亲任总指挥, 下设蔬菜办公室,农商合署办公, 统一抓蔬菜产销, 协调区县和生产、批发、零售各方, 购销形式也从进场交易, 自由选购改为区县对口, 场队挂钩, 田头交货, 统购包销。1962年下半年起, 蔬菜生产、供应开始好转, 取消了场队挂钩,恢复了进场交易, 但统购包销政策不变。1963年前后, 本市组建了10余家国营菜场, 与合作菜场一起成为计划渠道的组成部分。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受极 “左” 路线的干扰,取消了蔬菜进场交易, 把交易市场全部改为购销站,实行 “三固定”, 即生产队必须到固定的购销站交售,菜场必须到固定的购销站采购, 购销站按固定的计划比例分配菜场; 同时, 强调保证供应, 超产照收, 不讲经济效益, 包下来的结果是商业部门亏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