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畜牧业区划
根据自然环境、饲料资源、畜群结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把全省划分为4个大区和12个小区。
1.滇东北山原暖温带羊猪牛区。本区包括昭通地区和东川区的全部和曲靖市的会泽县,共13个县市。本区东部为丘状高原,西部为高中山峡谷。气候垂直地带十分明显,多属中温带和暖温带类型。土地面积占全省的7.81%,人口占14.43%,农业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93.39%,耕地占全省的13.31%,有草山116.83万公顷,可利用面积88.04万公顷,平均亩产草200~300千克,3~3.33公顷养一个黄牛单位。粮食生产水平较低,有一定糠麸资源,多数作物秸秆没有利用。
本区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抓好养猪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草食畜,主要发展绵羊、黄牛。云南省的半细羊毛基地(包括育种基地)均应布局在本区。主要途径是合理利用草山,大兴人工种草;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利用率;积极改良畜种,进一步提高个体生产能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开拓畜产品新销路。
本区分为两个二级区,即:昭北猪黄牛马区、昭南绵羊猪黄牛区。
2.滇西北山地温带牛羊马区。本区包括迪庆州、怒江州的全部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两县,共9个县。本区属横断山系中、上段,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各地气候差异大,但多温带气候类型。全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3.3%,人口占3.47%,农业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89.7%,少数民族人口占84.39%,耕地面积占全省的5.6%。饲草饲料和畜种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草地畜牧业特色,有草山136.36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03.25万公顷,平均亩产草117~200千克,约6~7公顷养一个黄牛单位。粮食生产水平低,但人均占有较多,农副产品和作物秸秆利用很少,有潜力。
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畜牧业比重大,草地畜牧业色彩浓,但草山质量低,载畜量不高;耐寒畜禽品种较多,需加强保护,提高质量;饲养技术原始,畜群结构不合理;自给性生产色彩浓,商品经济不发达。
发展方向是:要大力发展草食牲畜,重点是黄牛、牦牛、绵羊和马骡,云南省的商品马骡基地布局在本区。主要途径是加强草山的保护和建设;控制生猪存栏;开展畜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本区分为两个二级区,即:丽江黄牛绵羊马猪区、怒江猪黄牛山羊区。
3.滇中亚热带猪牛禽羊区。本区包括曲靖市(除会泽)、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除新平、元江)、大理州、保山地区的全部和泸西、弥勒、景东、临沧、云县、永德、凤庆、永胜、华坪,共计61个县(市、区)。
本区东部为滇中高原;西部为横断山系中、南段,多为中、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0.84%,人口占53.27%,少数民族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21.73%。本区草山零星分散,共有630.99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481.16万公顷,平均2~2.67公顷养一个黄牛单位。但粮食生产水平较高,发展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尚有潜力。畜种资源丰富,有名的邓川黄牛、大河猪、圭山山羊、武定鸡等均产于本区。
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为云南省肉、禽、奶商品的主要产地,但发展草食畜的潜力也较大,有待进一步开发;工业较发达,城镇人口较密集,畜产品需求数量大,质量高;牲畜种类齐全,猪、禽、奶畜生产在畜牧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技术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畜牧业生产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发展方向:围绕昆明、大理、曲靖、楚雄等主要城市和工矿区,大力发展肉、奶、蛋商品,重点是肉畜、蛋禽和奶畜。主要途径是实行农林牧结合,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形成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
本区分为四个二级区,即昆明猪禽奶牛马兔区、楚雄猪山羊黄牛兔区、大理奶牛猪驴区、保山猪水黄牛区。
4.滇南亚热带热带牛猪区。本区包括文山州、红河州(除泸西、弥勒)、思茅地区(除景东)、临沧地区的耿马、双江、沧源、镇康、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玉溪市的新平、元江共43个县(市)。
本区地形复杂,元江以东为岩溶丘原,以西为中低山宽谷盆地。气候多为南亚热带、北热带类型,冬暖夏热,光照充足。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8.05%,人口占全省的28.82%,农业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87.66%,少数民族人口占58.02%。全区经济比较落后,山区和民族地区落后面较大。有草山608.04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67.89万公顷,平均1.2~1.53公顷饲养一个黄牛单位。饲料资源丰富,野生饲料种类多,产量高,利用差,潜力大。畜禽地方品种多,有的十分珍贵,文山黄牛、云南瘤牛、德宏水牛、滇南小耳猪、茶花鸡等产于本区。
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草山资源丰富,潜力大,需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加强毒害草防治;畜牧业生产技术落后,饲养粗放,尚存在放野牛、野猪的原始状况,国境线长,对生产发展影响较大。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条件,加快草食畜发展,重点是水牛和黄牛,同时继续抓好养猪生产。主要途径是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草料源;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加强地方品种的保种工作;抓好畜禽疫病的防治。
本区划分为四个二级区,即:文山黄牛猪马区、个旧猪禽奶牛区、思茅猪黄牛区、西南边缘水黄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