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猪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猪肉

(三) 猪肉

上海市场猪肉的零售价格历来是按部位定价的。但分部位价格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分部位比价也不断起变化。因而某一个分部位价格难以反映猪肉的总体价格水平。下面记述的是整只统货猪肉的零售价格水平。
1950年2月, 猪肉整只零售价格水平是, 市价每0.5千克 (下同) 0.763元, 牌价0.6368元。3月以后, 牌价逐步向市价靠拢, 到1951年2月, 牌价提高为0.71元。1952年, 市场猪肉滞销, 市价下降,年度平均价为0.5081元。1953年以后,国营商业掌握了货源,牌价已占统治地位,到年底,猪肉零售价为0.68元。1954年3月又上调到0.71元。1955年,上海猪肉供应紧张,一度实行凭证供应,12月,零售价提高到0.74元。1957年1月,因猪肉供应又趋紧张,再度实施凭证供应。3月,猪肉价格随生猪购价调整,零售价为0.79元。经济困难时期,猪肉更加紧缺,1961年5月,猪肉零售价提高到0.95元。1965年,猪肉出现供过于求,零售价降为0.85元。在以后的3年时间里,相继9次临时降价销售,降价销售猪肉达11万吨。
1979年11月,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同时提高各种副食品销售价格,猪肉零售价提高到1.10元。副食品提价后,给每个职工每月发放补贴5元。1980年,猪肉又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上半年连续7次临时降价销售。7月,猪肉零售价下浮到1元。7月以后,又在浮动价基础上又降价销售2次。1983年下半年,猪肉销售转为正常,到11月,猪肉零售价恢复到1.10元的水平。
1985年,国务院决定放开猪肉价格,上海市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将鲜、冻猪肉分别订价。鲜猪肉价格为1.50元,冻猪肉为1.40元。其他多种副食品也同时提价,对居民每人每月再发放补贴8元。
1988年5月,各种副食品又同时提价,鲜、冻猪肉价格分别提为2.40元和2.10元,对每个职工又增发补贴10元。1992年5月,肉食品实施产销改革,最终取消凭证供应,鲜猪肉零售价提高到2.80元,冻猪肉2.50元。以后几年,猪肉价格总的趋势是逐年上升,到1995年12月,鲜猪肉价格为5.90元,冻猪肉价格为5.20元。
新中国成立以后,猪肉零售价格中的肥瘦差价不断地发生变化。肥瘦差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猪肉货源的宽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经济困难时期,猪肉紧缺,人们喜食肥肉,肥肉价格就订得高些,肥瘦差价缩小;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猪肉货源充裕,肥肉滞销,肥肉价格就降低,肥瘦差价逐渐扩大。
现将白膘(纯肥肉,不含瘦肉)、肋条(含肥肉较多,也有瘦肉)、后腿(含瘦肉较多,也有肥肉)、后腿纯瘦肉(基本上不含肥肉)等4个分部位价格的变动,并以白膘价格为基数看肥瘦差价的变化。
从1950—1956年,猪肉价格变动幅度不大,肥瘦差价也比较稳定,以1953年9月的价格为例,白膘价0.42元,肋条0.68元,后腿0.84元;三者的价格比是以白膘价格为1,则肋条为1.62,后腿为2。
1957年3月,猪肉销价调整,当时市场猪肉供应趋紧,白膘价为0.54元,肋条为0.82元,后腿为0.94元,三者的比例为1:1.52:1.74,肥瘦差价有所缩小。
1964年7月,因受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喜爱肥肉的影响,白膘价为0.76元,肋条为0.71元,后腿为0.76元,三者比价为1:0.9:1。肥肉和瘦肉的差价已经消失。
1979年11月,市场上已出现喜瘦厌肥的趋势,因此适当拉开肥瘦差价。白膘价1.00元,肋条1.08元,后腿1.35元,三者比价为1:1.08:1.35。
1983年11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食品公司开始供应后腿纯瘦肉,价格为1.80元,是当时白膘价的2.25倍。
1988年5月,白膘价1.35元,肋条2.36元,后腿3.28元,后腿纯瘦肉4.20元,比价为1:1.75:2.43:3.11。

☚ (二) 食油   (四)鲜蛋 ☛
000098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