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灌溉管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灌溉管理 (三)灌溉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完善各项灌溉用水管理制度。1953年农村组织互助组,各自选出管水员实行“一把锄头放水”。1954年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建立了合作用水制度,即以乡为单位成立合作用水管理委员会,按照灌溉面积、等级和放水难易,确定水费标准,并制订用水公约。1956年后,开始实行简易计划用水,首先推行“五先五后”的用水方法,即先用自然水后用塘坝水、先用塘坝水后用水库水、先灌高田后灌低田、先灌下游田后灌上游田、先灌成片田后灌零星分散田。到了60年代初期,全自治区推广了桂平县罗贤水库的用水经验,实行按田分水、按方收费的用水管理办法。按照水库的水量和灌溉面积,预分水量给受益单位包干使用,然后按实际用水量计收水费。在田间用水管理上实行“浅、湿、晒”三结合的灌溉方法。到80年代,调配水实行“统、灌、算、配、定、量”的计划用水方法,田间用水推行“薄、浅、湿、晒”四结合的灌溉方法。为了使计划用水管理提供可靠的渠道输水能力、损失量资料,广西从70年代末开展灌区渠系测流工作,全自治区已有青狮潭、大江等30个灌区,开展渠系利用系数、水位流量关系、输水损失量等项目的测定,已取得了五年的实测资料,并应用于生产。1981年遵照水电部关于改革水费制度的精神,对50处国营水库、引水工程和27处的机电泵排灌站进行供水成本核订。1983年由自治区水利局、财政局、物价委员会联合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供水收费和使用管理试行办法》。1983年前,广西国营工程农业用水的水费,只收上1 000万—1 100万元,而近几年逐年增加,1987年已收上1 912万元,比过去每年增加800多万元。为了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从1984年冬开始,每年的冬春季节还大搞工程整修。至1987年底,全自治区采用混凝土、浆砌石、三合土、水泥土进行衬砌防渗渠道已有8 891公里,新配套安装的斗闸门12 000多套。同时通过延伸渠道,把灌区的小塘库和引水工程连通起来,形成互相调节、长藤结瓜式的灌溉水利网,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效益。 ☚ (二)工程管理 (四)经营管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