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深化改革时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深化改革时期 (三)深化改革时期1986—1992年华侨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企业的领导体制,即由中央和省侨务部门主管(以省为主)的领导体制,改为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改革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因地制宜的改革农场的产业结构;华侨农场的产品(除橡胶)一律取消指令性计划;承包户、家庭农场、自谋职业者,可优先享受国家发放的贴息贷款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农场所属企业,要大力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尽快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逐步纳入全民或集体所有制行列等等。中共自治区委、人民政府制定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决定》的若干规定,即:在“八·五”期间华侨农林场的亏损包干补贴每年由财政核拨,“一定到场,五年不变,减亏留用,超亏不补”,“从1985年起,五年内免征产品税(烟酒除外)、增值税、营业税、地方各税和农业税”等等。成立了自治区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对华侨企业分类排队,选择“一场两厂”作为改革试点,会同财政部门制定了亏损包干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和家庭农场“两费自理包干制”等,调整农林场产业结构,制定了免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经过深化改革,广西华侨企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84年翻一番多,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达到2.47亿元,华侨企业整体上盈亏相抵净盈利184.2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 (二)整顿时期 二、生产水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