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水产科研成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水产科研成果

(三)水产科研成果

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全省共取得水产科研成果265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5项,部、省级奖50项,厅局级奖28项,重大科研成果有:
1.“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中国“四大家鱼”——鲢、鳙、草鱼、青鱼(广东为鲮)的种苗来源,历来依靠在江河中装捞鱼花,经人工培育成鱼苗、鱼种。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丰歉无常,严重障碍着生产的发展。1963年,广东省水产研究所以养殖专家钟麟为首,开展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研究。经过三年精心培育,于1956年夏首次发现在池养条件下的鲢、鳙鱼性腺发育成熟,从而否定了过去认为家鱼不会在池塘内成熟的论断。1957年,钟麟等到西江上游产卵场作深入调查,研究家鱼繁殖的自然生态条件,采取模拟自然条件的生态刺激催产方法,经反复试验,取得了一尾雌性鲢鱼产出少量卵子的初步成果。1958年5月,钟麟等进一步设计了“生理生态催情法”,即在注射鲤鱼脑垂体的同时,辅以清新的微流水和雌雄配对的刺激,终于在6月3日,使池养鲢、鳙鱼产卵孵化,获得了三万多尾体质健壮的鱼苗。从而结束了淡水养鱼依靠江河装捞鱼花的历史,使淡水养鱼发展到人工繁殖的新阶段。池养鲢、鳙鱼全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为世界首创。该项成果于1964年和1965年分别获得国家发明纪录和发明证书,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特殊贡献奖。在池养鲢、鳙全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钟麟又与科技人员一起,应用上述原理和方法,相继突破了草、鲮、鳊青等鱼类的人工繁殖关,从而使中国淡水养殖鱼苗供应得以全面按计划生产,推动了全国淡水养殖业的大发展。
2.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技术。大珠母贝为养殖母贝中最大的 一种,用它育成的珍珠,颗粒大,色泽美,是高级装饰品,每颗价值达3 000—4 000美元,优质珠达1.8万美元。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和育珠技术,过去为日本所垄断。197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蒙钊美等开展此项研究,首次在海南岛陵水的海陵珍珠养殖场人工育苗成功,创造了室内水池培育大量大珠母贝幼苗和海区育珠技术。到1981年,该项技术逐趋完善,种苗生产稳定,从而解决了中国天然母贝资源紧缺的困难,为发展大珍珠养殖业奠定了基础。大珠母贝插核育珠的研究,始于1972年,经多年研究,创造出特殊的手术处理技术,于1981年取得完全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商品大珍珠(规格为19×15.5毫米,重6克,呈银白色,葡萄形),打破了国际上培育大珠技术的垄断,使中国培育大珠技术从此迈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到1987年,广东共育出大珍珠1 000颗,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该项成果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1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珠江三角洲万亩连片鱼塘高产综合技术。1983年,由广东省水产局主持,珠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指导,佛山地区水产局和科委,顺德县水产畜牧局配合,在顺德县勒流区开展试验示范活动,池塘面积为10 016亩。由赵继祖、欧阳海等设计1 000公斤以上、750—1 000公斤、500—750公斤和500公斤以下四种不同类型鱼塘的技术措施,包括:改善水质环境、广辟饲料来源、调整品种结构,合理密养和轮捕轮放,组织浆免疫防治鱼病以及配套养殖机械等。通过两年连续试验,使万亩片鱼塘平均亩产由1982年的399. 5公斤,提高到1983年的627公斤,1984年的696公斤,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设计指标。这一重大科技成果,不仅为珠江三角洲连片鱼塘高产树立了典范,而且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池塘养鱼创高产活动。1986年,广东池塘养鱼高产示范面积发展到22.4万亩,平均亩产521公斤。该项成果于198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二)林业科研成果   (四)水利水电科技成果 ☛
000122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