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村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是村民委员会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建设。这项建设搞好了, 对村民委员会整个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村民委员会制度建设的原则。搞好村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一般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立足本地, 切合实际的原则。这是由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的主体是村民, 它所管辖的范围只限于本村。因此, 它的各项制度的制定, 必须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本村存在的问题, 充分考虑本村村民的实际需要和可能, 紧紧地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村的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制定出的各种规章制度, 才能为广大村民群众所拥护, 所接受, 才能真正做到切实可行。
(2) 民主的原则。村民委员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都是由村民提出, 经村民反复民主讨论修改,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切忌由村民委员会少数干部制定。
(3) 与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党的方针、政策一致的原则。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治, 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依法实行自治。这就是说, 村民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必须在国家法律、法令和党的方针、政策允许下进行, 不得与之相违背。村民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活动服务的, 因此, 村民委员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样需要遵守这个原则。
(4) 互助监督、共同遵守的原则。村民委员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是本村村民的行为规范,一经制定, 并公布实施, 就具有约束力。因此, 全体村民必须互助监督、共同遵守, 接受监督。尤其是党支部成员和村委会干部, 更要带头模范执行, 起表率作用。
2. 村民委员会应建立的制度。
(1) 民主选举制度。主要是指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村民小组长的选举办法。这是村民委员会各种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❶选举领导小组产生的办法;
❷村民选民的确定;
❸酝酿、提名、确定候选人的办法;
❹选举大会的程序;
❺确定当选的办法;
❻对破坏选举者的教育和处罚办法等。
(2) 村民大会制度。这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好形式和具有生机的体现。因此, 要使农村基层民主生活逐步实现制度化, 首先, 就要把村民大会制度建设好, 开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这就要做到:
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 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但在有1/5以上村民提议时, 就应召集村民会议。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❷确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内容。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内容,要根据本村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包括:第一,向大会报告上次大会以来本村各项工作的情况,问题和本季度工作的安排意见;第二,《村规民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第三,村民(代表)向大会提出需要讨论的提案;第四,专题讨论本村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撤换和补选村委成员事项;
❸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应注意的事项,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几点:第一,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之前,村民委员会应先召开村民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作为本次村民大会或代表会的预备会议,讨论研究本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的议案,以备提请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为开好大会打好基础;第二,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或村民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对于需要村民或村民代表正式通过的重大事项,必须有超过半数的村民(代表)通过方为有效;第三,被提出撤换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本人可以出席村民大会进行申诉,或者提出书面申诉意见,经过大会的讨论,并得到半数的村民(代表)通过要求撤换的,撤换有效;第四,补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也必须获得村民大会过半数选票方能正式当选。
(3)岗位责任制。村民委员会建立岗位责任制(村民委员会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增强村民委员会干部的责任感,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最好以乡(镇)为单位,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制定。
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岗位职责:
❶主持全村工作;
❷主持村民会议和村民委员会会议;
❸向村民会议定期报告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❹检查督促本村各项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
❺向乡(镇)人民政府汇报工作,征得乡(镇)人民政府对工作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❻领导本村村民小组的工作;
❼做好自己分工负责的工作。
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职责:
❶协助主任工作,主任外出时由主任授权主持全村工作;
❷做好分工由自己负责的工作;
❸向主任提出工作建议和汇报自己分管工作的处理意见。
(4)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村民委员会尽管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它的工作联系着本村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要求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必须有正常的秩序和有效的运转。因此,制定工作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内容一般包括:
❶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分工;
❷值班和交接班办法;
❸公章的管理和使用;
❹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
(5)财务管理制度。村民委员会向村民或村经济组织筹集的经费,以及办理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所需的费用,要严格进行管理,并定期向村民公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收支、帐目按期公布,接受村民或经济组织的监督。
(6)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指本村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建档工作,它是一项基本性的工作,是提高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据。各地在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时,都着手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除上述制度外,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工作的需要,有的还制定了村民委员会学习制度、村民委员会干部的廉洁制度、村民委员会干部的补贴制度等。
(7)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的村民行为规范。它由村民充分酝酿,村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由村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
❶鼓励村民树立共产主义思想,激发村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❷号召村民遵纪守法,向坏人坏事作斗争;
❸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讲文明、讲礼貌,爱护公共财物、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做“四有”新人;
❹学文化、学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
❺搞好计划生育;
❻邻里相帮、家庭和睦;
❼讲究卫生,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❽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❾搞好社会主义治安综合治理;
❿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村民利益等。
“村规民约”一旦制定,就要做到“有约必依,执约必严、违约必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村民的作用,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制定的“村规民约”能否做到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关键是村委会干部要带头模范地遵守;对违约者不姑息迁就,对揭发违约者要支持奖励,执约时期要辅之必要的行政的或经济的处罚。
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是为了在开展各项工作、各项活动时,诸如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护林防火、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有一个章程和准则,遇到问题便于处理。同时,也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自治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规定村民哪些行为对,哪些行为不对,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起到法律起不到的作用,管理好政府难以管理的事情;可以调整村民关系,解决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对于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稳定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