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户收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户收入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户收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9年的143.44元提高到1995年的1 136.45元,年均递增13.81%,其增长速度之快是历史上没有的。见表10-3-2。 表 10-3-2 1979—1995年农民纯收入
注: 本表为自治区农村调查队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农牧民收入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稳步增长。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的143.44元锰增到1984年的362.65元,翻了1番多,年均递增20.38%;1985—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连续突破400、500、600三个百元大关,1990年达到622.45元;进入90年代,农民纯收入仍以年递增10.7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1年为703元,1994年为935元,1995年为1 136.45元。 2.在全国的位次呈下降趋势。农村改革以来,新疆农民收入虽逐年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也很大,但横向比较,新疆农民纯收入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次总的呈下降趋势。1980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在第11位,1985年降为第14位,1990年稍有所回升,升至第13位,此后则连年下降,1991年为第14位,1992年为第15位,1993年又降为19位,1994年再次降为第22位,1995年更降到第24位。这表明新疆农牧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同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3.收入来源渠道拓宽。农民收入来源由过去单一以粮食为主,发展到粮食、经济作物并重,农、林、牧、渔并举,一、二、三产业并进的收入增长格局。1980年以前,新疆农民的收入基本来自种植业,在种植业中80%的收入又来自粮食。此后经济作物迅速增长,1995年人均种植业收入1 617. 76元,粮食收入仅占36. 68%,大部分收入来自棉花、油料、甜菜、瓜果等,农民人均出售皮棉的现金收入就达529. 09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由1980年的25. 19元增加到1995年的382. 64元,翻了3番还多。农村二、三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1981年以前,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只占5%,到1995年人均达164. 76元。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各种所有制企业不断发展。到1995年,农民人均在集体组织中劳动的报酬以及在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劳动的报酬为64.47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增多,民间租赁、借贷等活动频繁,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也明显增加,1995年二者合计人均为111.41元。 4.现金收入成为收入的主体。1978年以前,新疆农村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民现金收入很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现金收入逐年增多,并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1993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扣除储蓄借贷现金收入) 即达1 069.29元,1994年为 1 559. 97元,1995年达到1 876. 61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到77. 72%。这标志着新疆农村已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转向商品经济。 5. 收入差距逐步拉大。1980年新疆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61. 24%,80年代中期就迅速下降为12. 02%,以后各年逐步下降,到1995年仅占3.03%; 人均纯收入在200~500元之间农户也由1980年的37. 5%下降到1995年的16.07%; 而人均纯收入在500~1 000元之间农户则由1980年约占1. 26%上升到1995年的35. 36%; 人均纯收入在1 000元以上的农户在80年代初还为数很少,到1990年已占到20.49%,1993年达27.48%,1995年达到45. 54%。 新疆农民收入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农户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由高度平均逐步向相对平均过渡。新疆农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六五”期间为0.2左右,“七五” 时期突破0.3,“八五”时期达到0. 39。见表10-3-3。
☚ (二)公社化时期的农户收入 二、农户支出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