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进外资的效果 (三)引进外资的效果1979年以来,全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设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总体上说,吸收外商投资弥补了农业部分建设资金不足,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扩大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培训了一批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人才;从企业来看,大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提前收回了投资,不少企业还进 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其效果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1979年至1992年,农业共对外借款2. 69亿美元,兴办规模比较大的项目16宗。主要是: 广州市水果加工基地 汕头市水禽基地 江门市果菜加工基地 湛江市水禽基地 汕头市鳗鱼加工厂 电白县水禽基地 深圳市乳品加工厂 粤东农垦大池农场 顺德县华星饲料厂 广州市高能饲料厂 从化抽水蓄能电站 番禺县木材加工厂 广宁县竹泉造纸厂 怀集县山梨醇厂 主要贷款国有: 日本 8项 1717万美元 加拿大 2项 2827万美元 澳大利亚 3项 878.7万美元 法国 1项 2亿美元 此外,1988年至1992年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62亿美元,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揭阳、潮州、汕尾、梅州、惠州、江门、阳江、肇庆、茂名、湛江、清远等十五个市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要项目有建造渔船86艘,配套码头一座、冷库五座,建设鱼塘3 272公顷、虾池330公顷、牡蛎基地440公顷,海水网箱8 000个、淡水网箱3 000个,配套饲料厂3间、育苗场2个;建设荔枝基地9 647公顷、龙眼基地2 330公顷、沙田柚基地2000公顷、围垦并种植糖蔗5 509公顷;建设果菜速冻保鲜、酸奶饮料等农副产品加工厂13间;扶贫项目有建设鱼塘667公顷、糖蔗基地3 400公顷及扩大糖厂日榨能力1200吨、蚕桑基地2000公顷及配套年产80万件内衣的真丝针织厂一间。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办企业。至1992年止,广东农业利用外资举办的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共771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35 969万美元。其中以中外合作企业有633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2 814万美元;农业独资企业有42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5 711万美元;中外合资企业96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7 443万美元。外资的来源:香港占82%,澳门占8.4%,台湾占4.4%;其余的5. 2%来自日本、美国、泰国、挪威、新西兰、德国和加拿大等。农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等地。项目主要是从事蔬菜、水果、花卉种植,禽畜饲养、塘鱼、对虾、鳗鱼养殖,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中较具特色的有汕头、潮州的鳗鱼及加工、湛江的对虾、惠州的种植业。 三是农业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至1992年办了23个来料种养项目,外商投资为54万美元,主要从事种植芒果、花卉和珍珠养殖等。 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信贷引进设备和进口原材料,由企业以产品分期偿还外商投资。至1992年底止,广东举办补偿贸易农业项目123项,实际利用外资9 529万美元,资金来源主要有香港、澳门和日本。项目主要有2.6万亩红江橙基地,2万亩碰柑基地;28万亩对虾养殖出口基地,662亩养鳗基地,购造12艘深海捕捞船,200个网箱养鱼,24万对养鸽基地,14万头猪场改造等。 ☚ (二)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 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
(三)引进外资的效果 (三)引进外资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累计引进外资4.1亿美元, 其中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的1.82亿美元, 占44.4%; 用于农牧业发展和支持农业服务项目的0.78亿美元, 占19%; 用于发展外向型乡镇企业的1.52亿美元, 占36.6%。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弥补了农业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 扩大了农产品出口贸易; 另一方面, 所投资的农业项目大部分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不少项目发展前景良好。 (1) 建成了一批农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出口生产基地。相继建成了肉牛、渔业、种畜、种鸡、辣椒、苹果、羊绒和名贵杂豆等33类、530多个农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出口生产基地。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渭北旱原25个县的优质苹果基地, 面积达30多万公顷; 关中平原西部的辣椒基地, 面积3.13万公顷; 周至、灞桥等县 (区) 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面积1.07万公顷;渭河沿岸临潼、未央、宝鸡等县 (区) 的渔业基地,面积0.17万公顷。1995年, 仅辣椒干、活畜禽、名贵杂豆等20多个农产品出口额达1.31亿美元, 占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55.5%;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253个出口创汇乡镇企业, 出口创汇6.5亿元人民币, 比1991年增长3倍多。 (2) 大力改善外向型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06亿美元建设的东雷抽黄大型灌溉工程, 引水流量为40立方米/秒。建成后可灌溉渭北旱原的大荔、富平、蒲城、临渭区的8.43万公顷耕地, 其中扩灌5.7万公顷, 保灌2.73万公顷, 年可增产粮食2.3亿千克, 增产棉花240万千克, 解决三门峡水库30万移民的饮水问题。已经建成受益的抽黄南乌牛灌区, 粮食亩产从101千克提高到163.4千克,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4元提高到363元。瑞士援助的水土保持项目、日本政府援助的粮食增产项目和联合国计划署援助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试验项目, 均已收到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兴办“龙头”企业, 推进外向型农牧业产业化。利用外资和配套资金, 建成了省级种子质量监测中心, 建成14个地、县种子贮藏场, 引进先进的设备与仪器, 形成了种子供给服务新体系; 参照世界先进农技推广机构的模式, 对省级、两地 (市)、6县、79个乡镇的农技推广中心 (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推广条件, 提高了推广手段和推广水平。泰国正大集团投资720万美元, 在三原县建成年产18万吨的正大饲料厂, 设施先进, 产品质优,成为联结并带动农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的纽带。 ☚ 5.无偿援助 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 00027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