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阳能利用
1.太阳灶。1981年,自治区沼气太阳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自治区物理研究所能源室在中宁县举办了全自治区第一期太阳灶技术学习班,并按甘肃永靖灶图纸制做了全自治区第一批太阳灶。经各示范点农户试用,普遍反映效果好,太阳灶开始在宁夏各县示范、推广。到1986年底,全自治区先后研制出TZ-Ⅶ、ZVT-Ⅵ,固原-1型三种型号的太阳灶。三种灶型都能较好地满足一般家庭的炖、蒸、煮、炒等炊事要求。在5—9月,利用太阳灶烧5公斤开水只需要20分钟左右,蒸2.5公斤面的馍需30—40分钟。用户普遍反映太阳灶安全卫生,节省柴草,易于操作,适合4—5口之家炊事用。1993年,全自治区共有各种类型的太阳灶3 071台。
以太阳灶使用150天计算,每台太阳灶年可节约柴草450公斤,全自治区太阳灶年可节约1 382吨柴草,折合641.2吨标准煤。
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近几年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的平房或楼房上都能见到。每年4月底—10月中旬正常运行,每平方米每天可供100公斤40—60℃的温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家庭提供洗澡、炊事等所用热水。太阳能热水器有平板型、真空管和红泥塑料袋等各种型式。值得一提的是红泥塑料袋式热水器,由于价格便宜,安装简单而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全自治区每年推广面积约4 000平方米。到1993年,全自治区已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2万平方米。
太阳能热水器在北方地区每平方米年可节约193公斤标准煤,全自治区太阳能热水器年可节约0.42万吨标准煤。
3.太阳能暖房。1985年在中国农业工程设计院的指导下,海原县史店村建起了全自治区第一栋被动式太阳能暖房。1986年元月测试,室外温度-23℃,室内温度9℃,±相差32℃。1992年,在隆德县温堡乡建成两栋太阳能暖房教室,经1993年元月测试,室外温度-14.1℃,教室内为6.1℃。学校实用证明,冬季教室内不需要任何辅助热源完全可以保证教学,学生不感到冻手冻脚。由于该太阳能暖房教室使用效果很好,县政府和教育局下决心筹集经费于1993年在县城建起了全自治区第一栋太阳能暖房三层教学楼。1993年,盐池县吴记圈村6户农民在县能源站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建起了6栋太阳能住宅暖房。经当年冬季测试、室外温度—21℃,室内为6℃,如果加上一盘热炕就可解决农户整个冬季的取暖问题。由于太阳能暖房干净卫生、室内光线好、冬暖夏凉、节省煤炭和柴草,因而深受农户欢迎。到1993年,全自治区已建太阳能暖房6 400平方米。
太阳能暖房每平方米年节约20公斤标准煤,全自治区太阳能暖房年可节约128吨标准煤。
4.太阳能光电。1983年,宁夏公路系统在盐池县关桥、湿宁堡两个道班安装了各100W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解决了两个道班的照明和文化生活用电。1989年,中卫县红泉、孙寨两个道班和红泉粮库、红泉林业站及部分农户先后安装非晶硅太阳能光电池,解决了干部、工人和农户对文化生活用电的急需。到1993年底,全自治区共安装太阳能光电池1 149峰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