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造就一批新型农民
省科委举办了科技示范乡镇长、科技助理员培训班,着重研讨了围绕本地资源,以科技为支柱,因地制宜地制定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计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科技示范乡镇建设,使许多干部提高了科技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学会了用规划、示范、培训的领导方法去组织生产,改变以往靠行政的做法。各示范乡镇也相仿采用以会代训,以专业培训、基层短训、实地面授、科技讲座、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第一批的109个科技示范乡(镇),在3年中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校)1.6万期,接受培训的达150万人次;受训面占总劳动力的75%以上,使2/3的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术,从而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员。建瓯市房道乡为了开发笋竹资源,每年出资10万多元,选派100多名知识青年到福建林学院培训;同时,聘请专家、教授到村举办了8期较系统的培训班,增加农民科学种竹的知识,激发了农民种竹的积极性,加速毛竹资源的规模开发进度。目前,该乡人均占有毛竹林面积0.267公顷,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对本乡的毛竹、笋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许多示范乡(镇)还就地创办了职业技术中学,对乡镇技术骨干进行中等程度教育,有的选派知识青年、干部到高等院校培训,为选拨乡、村干部,造就乡土技术人才,增加后备力量。对农村中涌现出的能人、专业带头人给予重点扶持、引导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