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各类灾害性天气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各类灾害性天气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三)各类灾害性天气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1.干旱。干旱是云南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主要出现于春季,从近500年来看,平均每3年一旱年,每8年一大旱年。进入80年代后,旱年出现频繁,不到3年就会有一个大旱年。
干旱的分布很广,云南县县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干旱。除滇南和滇西等地旱灾较少外,其余广大地区旱灾都较为严重。尤其是金沙江河谷一带、云南北部和东部以及滇中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干旱最重,这里大多数县几乎年年都有干旱灾害。
农作物因各生育期供水不足,导致受灾,甚至颗粒无收。旱灾轻的年份为几万公顷,重的年份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顷。如1987年全省有121个县(市、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0万公顷,成灾面积近46万多公顷。
2.洪涝。是云南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广、季节性强、灾情重。洪灾是短时间强度较大的大暴雨而造成山洪暴发或河水陡涨,冲毁农田、道路、房屋,多发生在山区。往往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更大。涝灾则是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而造成淹没农田、城镇的水涝灾,多出现于河谷盆地中排水不良的低洼之处。云南山高沟深,洪灾多于涝灾。
云南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有50个左右的县次出现,最少的年份有十几个县次,最多的年份高达190个县次,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是点苍山一哀牢山一线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尤其是滇东北的昭通、东川、曲靖等地州市,平均每年1~2次。其次是滇东南地区,平均每3年发生2次。点苍山一哀牢山西部和南部地区出现较少,平均4年才出现一次,危害也较轻。与干旱相比,洪涝灾害的局地性强,且具插花性,不易大范围连片成灾,有“干旱一大片、洪涝一条线”之说。对低纬高原的云南来说,更有“山上抗旱、山下防洪”、“今天抗旱,明天防洪”的灾害特色。
洪涝灾害对云南农业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据有关研究表明,全省因洪涝灾害平均每年粮食减产2亿千克,平均每年受灾面积约13.3万公顷。例如:1984年5~7月,因连降大暴雨,昭通、东川、曲靖等地州市连续发生洪涝灾害及引发泥石流,冲毁、淤埋农田约2.6万公顷,倒塌房屋2 000余间,死亡250人,大牲畜780头,冲垮塘坝100多座、水渠近2 000千米,损失惨重;1986年9~10月,因连续降雨,导致玉溪、楚雄、大理等地州市涝灾严重,淹没农田约20余万公顷,损失粮食上亿斤。
3.低温霜冻。云南低温霜冻灾害,主要指冬季的寒潮与霜冻,3月前后的“倒春寒”以及8月后的低温冷害,是云南农业又一严重气象灾害,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干旱。
8月低温冷害频发于每年盛夏8月前后,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扬花之际,如遇冷空气入侵,气温持续3天低于17℃,最低气温降至14℃以下,或连续阴冷天气,导致水稻抽穗延迟,空秕率增加,稻瘟病蔓延,粮食减产。它一般易在哀牢山以北、以东地区出现,是滇中、滇东地区水稻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
“倒春寒”是指春季2~4月,天气已明显变暖,日平均气温≥12℃后,出现的强冷空气过程,致使气温下降低于12℃。此时正值小麦抽穗开花、蚕豆开花结荚和水稻小秧期,容易造成小春作物较大减产和水稻烂秧、烂苗,严重影响大春栽插进度。“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滇中及以东、以北地区。例如80年代有名的“86·3”过程,是云南历史上降雪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倒春寒”灾害天气,大片农作物受害,致使全省小春粮食大幅度减产,受灾严重的滇中地区几乎无收。
霜冻也是低温引起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霜冻按其出现的季节划分,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为初霜,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为终霜。通常是夜间土壤或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短时降至0℃以下,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使代谢过程被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造成的危害。尤其对蚕豆、小麦、油菜、马铃薯的影响最大。小范围和局部性的霜冻灾害年年均有发生,大范围的霜冻灾害平均3年出现一次。1989年“2·25”重霜冻,导致滇中及以北10个地州市小春粮食大幅度减产。低温霜冻灾害频繁出现在昭通、东川、曲靖、迪庆、丽江和大理州北部的高海拔地区,滇中及以南地区要少些。但是,受害严重的却是滇中地区的小春作物。
4.冰雹大风。冰雹大风是一种局地强烈阵发性灾害性天气,当它在一地出现时,可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损失。云南是风雹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每年受灾面积在10万公顷左右。
冰雹多发生于春、夏、秋三季,尤以每年冷暖气流交替时的春、秋两季为甚。它的发生与冷空气活动、地形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位于冷空气路径之上和迎风坡地区,大多为冰雹灾害区域。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有滇东北和滇西北两路,这里的乌蒙山区、横断山峡谷是风雹发生的有利地形,昭通、东川、曲靖和迪庆、丽江、大理正好对应云南的多雹地区。不仅如此,云南境内山高沟深,河流纵横,降雹所必须的地形强迫抬升机制随处可见,只要有小股冷空气窜入,就可能形成降雹有利条件。因此,全省各地都有雹灾发生。
各地大风灾害程度差异较大,它既受地形影响,又与大的天气形势有关。云南大风灾害主要有4类,滇东北和滇中出现的大风灾害,多为北方来的强冷空气南下和地形对冷空气阻挡所致;滇东南出现的大风灾害,多为偏东冷空气高压环流入海后产生的回流所致;滇西北和滇北出现的大风灾害,多为偏西冷空气入侵,结合横断山脉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加大造成;滇西南和滇南多为南支槽和孟加拉湾风暴西北移动而产生大风灾害。云南有名的“风城”下关,就是受峡谷地形的影响,强迫入侵气流产生狭管效应,促使风速加大,形成著名的风口区。这里年平均大风日数达78.5天,最多年份高达164天,瞬间风速曾达到40米/秒,是风灾最严重地区之一。
尽管如此,云南的风灾远远比不上沿海和我国的北方省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冰雹危害,虽然每次降雹范围不大,但它对粮经作物甚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5.雪灾。雪灾主要发生在滇中及以北地区,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北两地时有发生,对农业、牧业以及其他行业造成危害。与云南其他气象灾害相比,无论从影响的频数和严重程度,雪灾都是较小的。1983年12月底的滇中暴雪天气是百年罕见的雪灾,给“四季如春”的春城,带来一片北国风光,连续32小时的降雪,降雪量达46毫米,积雪深度为36厘米,最低气温降至-7.8℃,破了几项气象历史记录。抗御严寒能力很弱的云南小春作物不同程度受害,一些名特优经济作物毁于一旦,也给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给水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所以,以热带、亚热带农业著称的云南,一旦发生雪灾,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 (二)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   四、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 ☛
000000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