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图书报刊的发行
1949年4月1日,新华书店河南分店成立,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负责指导全省报刊图书发行工作。分店从建店时起,就把农村发行工作列为重点。1952年,全省书店配备农村图书流动供应人员436人;组织农村专业图书发行员717人;1958年,全省书店集镇门市发展到300多个;1959年全省“人民公社书店”发展到1 006处。1952年与供销合作社建立图书销售业务关系,至1965年,供销社售书点达到1 230处。“文革”开始后,将门市部陈列的大批图书打成“封资修毒草”,陆续通过封存、销毁。全省图书销售量由1968年的3 141万元到1971年逐年平均递减10%。以后虽有改观,但仍然没有摆脱书荒的局面,且供需失衡,脱销与积压并存。
粉碎“四人帮”以后,农村新华书店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迅速恢复,县级图书发行网点发展很快,1977年达到232个、1978年235个、1979年252个、1980年246个、1981年272个、1982年176个、1983年187个;县以下书店发行网点也逐年增加,1977年17个、1978年16个、1979年18个、1980年39个、1981年42个、1982年70个、1983年93个。1980年全省共发行春节年画3 543.4万张,平均每户2.65张;发行门画1 511万张,春联1 353万对,历画750万张。具有强烈的河南乡土气息的《河南民间故事》等文艺书籍和《河南农作物栽培知识丛书》、《蔬菜研究法》等农业科技图书都深受农村读者喜爱,发行量很大。
从1984—1990年,省新华书店更加注重乡镇门市部的建设,作为农村发行的主干道。当年增加乡镇门市部92处,连同过去的共215处。1985年9月,内乡县书店马山口门市部实行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的肯定和赞扬。省书店及时推广该门市部的经验,此后逐年增建,到1990年达到370处。随着家庭承包、租赁经营的推行,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一年发往农村(不含县城)的图书达2.1565亿册,2.4014亿元,占全省书店系统总销3.9284亿册、4.3771亿元的55%和54.9%。从1985—1990年,为配合农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省书店以豫版农技书为主,并聘请农技书发行顾问,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向全省农村推荐农科书目,仅1985年全省征订农技书151种,94万册。1990年,全省两次布置农技书发行,各店积极行动,广泛开展宣传征订供应。如濮阳县书店,将1 000多份“农目”订单发送各乡镇、行政村、农技站、科研所等部门,一次就收订3.2万册。
1991—1995年期间,农村发行业呈现持续繁荣的景象。县级图书发行网点1991年发展到270个、1992年279个、1993年292个、1994年315个、1995年342个;县以下图书发行网点也逐年增加,1991年433个、1992年471个、1993年502个、1994年540个、1995年566个。在图书发行总额中,供应县以下图书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