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党支部的工作
(1) 抓自身建设。
❶根据党章有关规定和干部“四化”标准,实行“四公开”办法(公开选任条件,公开任期目标,公开报酬待遇,公开择优选配),选好党支部书记。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把一大批有理想、有才干,能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公正,勇于献身,能够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选拔到党支部的领导岗位上来。据统计,全省各级党组织采取就地选拔和上级下派等多种形式,有8 716人新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❷加强支委会一班人的思想作风建设。针对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新手多、政治业务素质差、缺乏党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现状,充分运用各级党校这个阵地,分期分批对党支委以上干部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教育,使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适应农村工作发展的需要;
❸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的各项工作、学习制度,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支部自身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支委会每个成员,定期考评,做到各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❹开展整顿后进党支部工作。坚持以思想整顿为主,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把整顿后进党支部与增强整个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紧密结合起来。到1991年底,全省已有5 000多个后进党支部明显地改变了面貌,其中1 000多个党支部跨入了先进行列;
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各地采取集中培训、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党员普遍进行“三基”(党的基本路线、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定了广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提高了反腐防变的自觉性,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把发展新党员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91年,全省共发展农民党员2万多名, 比上年增长2.84倍,一些农村党组织缺乏新鲜血液、缺乏活力的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变。
(2)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组织带领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和致富竞赛活动。1984年以来,各地农村先后开展了党员“三带”(带头发展商品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评选“三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活动,以及“我为党旗争光辉”、创“致富明星党支部”、“百名支书、万名党员勤劳致富竞赛”等党建活动。使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提高。到1991年底,全省已有97.56%的农村党支部和70.91%的农民党员,参加了“三带”竞赛活动,帮带贫困户155万户,占农村贫困户总数的51%,其中已有72万户脱贫致富、46万户解决了温饱问题。
(3)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逐步发展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提出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奋斗目标、具体步骤和方法,组织党员带领群众积极实施。到1990年,全省农村制订发展集体经济项目9万多个,落实6万多个,其中初见成效的项目达64.34%,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统一经企业收入的已大为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