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中等农业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中等农业教育

(三)中等农业教育

1.宁夏农业学校。该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宁夏省高级农业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行政区划的更变,该校先后使用过宁夏省农业学校、甘肃省永宁农业学校、宁夏永宁农业学校的校名。
宁夏农业学校自1951年创办以来,在历次重大政治运动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停招、停办、合并、重建,前后经过3次大的变动。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学校由全日制学校改为半农半读,大量招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1961年9月,宁夏开展所谓的反地方民族主义和反坏人坏事的双反运动,学校在1961—1962年度停止招生,1963年重新招生,恢复全日制。1964年11月“四清”运动开始,学校又由全日制退回半农半读。1969年12月,学校与迁入的宁夏大学农学系、畜牧系合并为宁夏大学第一分校,原宁夏永宁农业学校停办。
1979年3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银川市郊区罗家庄重建。1991年,经全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评估,学校被定为B类一等学校,199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位于银川市,占地面积9公顷,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等设备齐全,可容纳1 000人学习。校办农场占地面积13.4公顷,为学校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场所。
1951—1969年,学校共培养毕业生1 127名,1979年恢复建校后至1995年培养学生1 400名,各种成人培训结业632人。毕业生中,有17人先后在自治区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47篇,其中《番茄早疫病的发生规律测报及防治技术研究应用》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依靠科技进步,加速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5年度优秀论文奖。
1995年,该校专业设置在原来的农学、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水产、园艺蔬菜、农业财会、农村田园经济7个专业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乡(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多种经营、农产品加工和会计统计5个专业。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 105人,其中在校学生714人。
该校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群体效能较高和稳定的教师队伍。101名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2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编写教材6本,补充教材3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109篇,其中国家级刊物30篇、省级79篇。此外,一批教师还深入农村,积极开展科技承包、讲座、开发、扶贫、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不断扩大自费生和委培生的招生比例,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进行人才和行业预测,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减少农学、牧医专业招生,实行多学科办学。
近年来,学校还充分利用外援项目优势,开创学校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局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项目(CPR/91/110)已于1993年9月启动实施。本项目可通过派遣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仪器和教学设备等办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
2.宁夏农业机械化学校。该校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文昌北路,是一所综合性的农业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的前身是西北军政委员会委托国营灵武机械化农场筹办的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创建于1951年10月。1952年初,学校定名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灵武机耕学校,是全国最早的3所农机化学校之一。1952年12月29日,学校归属宁夏农林厅领导,主要为西北5省培训农机人才。1953年初,学校改名为宁夏省灵武机械化学校,由灵武县城搬迁到国营灵武农场场部东侧。1954年8月宁夏和甘肃合并,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学校改名为甘肃农业机械化学校,设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按部分3年制教学计划实施。1956年初,学校由灵武农场迁到银川市西门外,改名为甘肃省银川农业机械化学校,新建学校规模按1 200名在校生设计,占地面积32公顷,有实习工厂,并在罗家庄建成一个占地260公顷、机具配套的农、牧、副并举的实习农场。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学校改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农业机械化学校,除原来专业外,增设农机修理技工专业,学制2年。196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该校实习工厂与学校分开,实习工厂改名为银川拖拉机修配厂,交给宁夏大学做实习基地。1969年,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银川农机学校,在校学生全部分配,教职工下放干校劳动。1979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农机局 《关于恢复银川农机校的报告》,将学校定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隶属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局领导。1983年,农机局合并到农业厅,学校归农业厅领导。
该校现设有农机、机电设备维修、修理、电气技术、企业营销管理、计算机应用6个专业。1995年招生232名,毕业生173名,在校学生700名。据统计,19511995年,该校共培养统招生3 383人,各种长短代培生1 669人,为宁夏农机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3. 固原农业学校。该校创建于1955年,主要为宁夏南部山区培养中级农业技术人才。建校后经历了1次停办、2次搬迁、3次迁移校址的办学过程。1995年,该校有学生770人,共设有农作物、牧医、林业、农田水利工程、林果、农用建筑、水利技工、林业技工等11个专业。1990年,经农业部评估,该校被定为B等二级学校。1993年,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被定为B等学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该校积极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在教学方面,该校严把教育质量关,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服务宗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1996年调查,固原地区6县农、林、牧、水4大系统,该校毕业生占技术干部总数的60%以上,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分别为30%和56%。据不完全统计,固原农校毕业生在各级领导岗位的已达283人,其中县级27人,科级134人,有7人被破格提升高级农业技术职务,有2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
在管理体制方面,该校主要实施领导干部聘用制,教师聘任制,工人合同制和津贴按劳分配的办法,向教学第一线倾斜。在教学管理方面,该校加强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在4个专业上制定了实践技能考核方案,由省一级人事劳动部门核发技术等级证书。在招生分配方面,该校逐步形成了统招统分,定向委培和不包分配、自费上学等不同形式的招生分配体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该校把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基层喜欢接受,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
4. 宁夏水利学校。该校建于1976年5月。初建时,该校为技术工人学校,198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增设中专班。1985年,该校与水利技工学校合并成立宁夏水利学校,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是集中专、技工、职工培训三位一体的中等水利职业学校。
学校最初建在银川市新市区水利工程处农场,后因宁夏化工厂占用校址,于1985年5月迁到银川市东环南路。1995年,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38人,教职工90人,其中专业教师48人,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建校20多年来,该校已为全自治区水利行业输送专业人才1 651人,其中中专生572人,技工1 079人;举办各种培训班40多期,培训学员2 000多人 (次)。
该校主要面向水利系统,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学校设置的专业有: 中专设农田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2个专业。技工设水利、渠道养护和工程施工、农田水利、机电排灌运行、水利水电建筑施工5个专业。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模办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有两项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水利建设战线的骨干。
5. 宁夏林业学校。该校建于1985年9月,校址在银川市南郊,隶属自治区林业厅领导,是宁夏唯一的林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 33公顷,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高级讲师8人,讲师28人。学校设计招生规模为400人,专业设置有林业、果树、森林保护和林果专业。该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在职职工。截至1995年,共招生1 046人,培养毕业生736人,现有在校学生310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自治区林业、果树、生产基层单位和乡镇林业行政部门,90%以上都已成为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
为了适应全自治区经果林迅猛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学校先后会同林业厅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8期林果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1 300余人。

☚ (二)高等农业教育   (四)成人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 ☛

(三)中等农业教育

(三)中等农业教育

截至1997年,全省农业系统,有中等专业学校16所,其中:省属学校8所,地(市) 8所;省属技工学校2所;农村职业学校267所,均属县(市)级办学。

☚ 4.南昌大学共青职业学院   1.中等专业学校 ☛
000320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