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曲折发展时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曲折发展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 动乱中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7年“文化大革命” 10年, 湖南经济历经了 “三起三落”, 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但在农村,由于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大跃进”破坏农业带来的后果记忆犹新, 特别是农民群众始终没有离开过生产第一线, 尽管当时“左” 的思想对农村产生过一些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从全局看, 湖南农业没有发生大的波折, 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一直比较好。这期间开展的 “农业学大寨”运动,尽管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 但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显著的。1969—1973年, 全省兴建和配套的大中型水利工程99处, 小型水库3 200多座, 山塘河坝11万多处, 新增排灌设备570.9万千瓦, 增加旱涝保收面积39.6万公顷。山区初步建成了以塘坝为基础、以水库为骨干的水利灌溉系统。湖区的防洪大堤进一步加固, 排灌渠系和田园化建设也有较大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同时, 这期间也十分注重化肥等支农工业建设。从1970年起, 湖南省狠抓化肥工业建设, 除加速湘江、资江、洞庭三大氮肥厂和浏阳、浦市、石门三大磷肥厂的建设外, 还积极支持地、县发展小氮肥厂、小磷肥厂。到1973年底, 全省建成投产的小氮肥厂73个, 小磷肥厂35个。全省化肥产量 (折纯量) 由1968年的6.91万吨上升到36.51万吨, 增长4.28倍。农业科研特别是杂交水稻科研取得了重大成果, 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 在头戴 “白专” 帽子、助手被强行调走、实验设备被破坏、实验成果被毁掉的情况下, 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水稻杂交的研究工作,终于在1973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重大科研成果,后经过反复实验, 又攻破了制种关, 为湖南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农用工业逐步发展, 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1977年农业总产值达73.81亿元, 比1966年增长45.7%, 年平均增长4.4%。粮食产量1 841.45万吨,增加45.8%; 油料增长30.76%, 茶叶增长2.71倍,苎麻增长27.11%, 年末生猪存栏增长89.38%。新增水利灌溉面积45.45万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82.79万千瓦, 增长6.87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6.66倍, 排灌机械增长2.2倍。 ☚ (二)“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 (四)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