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79年以来
为奉贤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县农村经济呈现了一、二、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一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在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种养业结构,特色农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初步形成了“高、优、高”农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90年代以来,粮食年均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左右,常年公顷单产为12.92吨,所产粮食,品质优良。1992年,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了特种蔬菜、草莓、优质黄桃、优质西瓜、优质特色米、中草药材、低芥酸油菜、花卉苗木、小宗经济作物(甘蔗、菱、藕)和食用菌等10大农作物基地。全县年产西甜瓜约16万吨,占上海市郊年产量的1/4,年产草莓占市郊年产量的1/3,黄桃年产5 000吨以上为市郊之最。县内野生、家种药材258个品种,其中野生药材的蕴藏量为7 600吨,年收购量占上海地产药材销售的2/3。家种药材有43个大类品种,种植面积为50多公顷,其中药刀豆、盲肠草属上海市郊独家种植品种。90年代以来,已初步形成以猪、禽、蛋、奶、鱼、虾、蟹为主的养殖生产格局。实施20万头生猪规模生产系统工程,建立县生猪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拥有占地40公顷的蛋鸡场,常年饲养蛋鸡20万羽,年产鲜蛋3 600多吨。发展了鹌鹑、肉鸽、珍珠鸡等珍禽的饲养。有12个国有、集体牧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 130头。全县淡水养殖水面达到1 770公顷,养殖品种除鲤鱼、青鱼、鲫鱼、鳊鱼外,还引进大阪鲫鱼、鲶鱼、非洲鲫鱼等新品种。利用海涂资源,发展海涂养殖。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2.02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其结构为,种植业占42.1%;林业占0.4%;牧业占43.3%;渔业占14.2%。
第二产业支柱地位日益稳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奉贤的工业飞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县工业形成县办、镇办、乡办、村办和其他五个层次,乡镇企业迅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轻工机械、电线电缆、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塑料制品为主体,拥有包括冶金、建材、造纸、家具、皮革、橡胶等27个行业。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12.5亿元。进入90年代后,全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更新各种设备,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较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工业体系。奉贤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机电设备制造、冷暖空调设备制造、电子仪器、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支柱行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县的工业产品达千余个品种、上万种规格。拥有一批部、市优质产品和获奖产品。如,“申星”全自动洗涤脱水机,1990年获国家银质奖;百年老厂鼎丰酿造厂生产的精制玫瑰乳腐,1983年荣获国家银质奖;有30多年历史的四团神仙酒厂酿制的“神仙大曲”和“神仙白酒”,1982年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7年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工业出口产品远销欧、美、亚、澳、非洲的20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全县工业外贸出口成交额达26.7亿元。199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1.5%。
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改革开放后,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城乡商业空前活跃。1986年,奉贤县成为上海惟一的“全国农村社会系列服务示范县”。在此基础上,奉贤县商业不断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1992年,创办了浦南工业品交易市场,市场内近600家经营单位,1993年底实现18.88亿元销售额。根据奉贤轻工机械、汽车配件、中央空调和建筑等行业有雄厚基础的优势,建立和发展以钢材为龙头的建材市场,从线材到型材有上千个品种,实行薄利销售、现货交易,在市郊有一定影响。到1997年底,全县共有社会商业机构12 676个,从业人员2.1万人, 集市贸易25个, 连锁店累计达115家, 涉外宾馆3家。商业网点的分布具有行业配套、供应花色品种齐全、服务周到的特色。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推动运输业、仓储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延伸。1986年, 奉贤县与上海铁路局联营成立了奉贤铁路运输集散站, 不断开拓业务。承办陆运、空运业务, 开发海上航运业, 服务于本县及邻县部分地区。1997年, 全县交通货运量达到70多万吨,公路运输周转量约7 000万吨/公里。奉贤沿江沿海设立仓储点, 仓储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 仓储能力为113万吨。1997年, 在金汇港与黄浦江入口处建造了两个5000吨级的码头, 形成散装货运基地, 并组建了一批具有堆积、储存、交易等多功能的建材市场, 使仓储业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功能, 向开放型、市场化发展。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也焕发了奉贤金融服务业的蓬勃生机。全市各主要金融机构都在奉贤县设立了分支机构, 县内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初具规模, 奉贤县成为上海郊区第一个海关、商检、外汇银行、国际货运、国际商会俱全的县, 任何外商投资不出县门即可迅捷办理从原料进口到产品出口, 包括报关、转关、商检、订包、签单、货运、结汇等一整套涉外经贸业务。奉贤县凭借临海滨江的地理优势和良好基础, 开发旅游观光业。90年代以来, 奉贤县制订旅游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贴近自然、面向大众的原则发展旅游项目, 发挥上海后花园的地域优势, 拓宽旅游业务。1999年, 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6.5亿元, 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
奉贤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奉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开展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 积极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先后与西藏拉孜县、云南红河州、山西左权县对口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