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双向开发,综合经营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殖专业户、重点户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最为活跃,最有效益的产业。1986年州委、州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发展商品畜牧业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把畜牧生产当作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目标管理,定量考核、奖优罚劣。同时,市上四大家领导均建立了联系点,有一名领导同志专抓畜牧业,各乡和有条件的办事处一把手重点抓,畜牧部门坚持不懈常年抓。在多方争取投资的同时,市上还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7年内拿出近40万元资金用于家畜改良,防疫灭病、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推广与培训,从政策、技术、投入等各个方面为发展商品畜牧业保驾护航,做到了宏观调控与微观放活相结合,行政、科研、推广相结合。为了加速商品畜牧业的发展,从1984年起,不断扩大玉米地膜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草入田,提高饲草料贮量,做到农牧结合,双向开发,粮畜互补,共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内部不同畜种、不同生产层次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分工,促进全市畜牧业逐步走向生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的健康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