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江口
长江自徐六泾起被崇明岛分成南北两支,并自此进入河口段。长江河口段长170公里,大部分在上海市域范围内。
长江水量丰富,河口段平均年径流总量为9 25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30200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92 600秒立方米,最小枯水流量为5 070秒立方米,洪枯流量相差15.5倍。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长江主泓线不断向南偏移,长江北支流量日趋减少,海潮作用增强,泥沙淤积旺盛,河道趋向死亡。1915年时,北支流量曾占长江径流总量的25%,现已减少至0.7%,绝大部分长江径流经南支下泄入海。
长江口门(启东嘴与南汇嘴之间)宽度达90公里,河口段外宽内窄,形似喇叭,有助于形成大潮。潮差自口门向上游递减,最大潮差达4.62米,平均潮差为2.66米,最小潮差仅为0.17米。洪水季节涌潮量达53亿立方米,枯水季节涌潮量为13亿立方米。一般年份,冬春咸潮可影响到浏河口(吴淞口上游25公里);特枯年份,咸潮可上溯到虞河口(吴淞口上游62公里)。
长江口的含沙量虽远小于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0.54千克/立方米,但由于径流量大,江水挟带的泥沙总量也很惊人。每年约有5亿吨泥沙落淤于口门外,形成众多的隐沙、浅滩,其中口门处的拦门沙成为长江与外海通航的主要障碍。拦门沙的自然水深在6米左右,万吨巨轮必须候潮通过。为了确保万吨巨轮能自由出入长江口,现已在拦门沙处疏浚出一条底宽250米、底深7米的人工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