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都市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都市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一) 都市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1986年起, 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南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围绕调整种植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创建具有南汇特色的粮经型多熟制种植新格局, 加快都市型农业商品生产的步伐。根据都市型农业的特点, 按照作物的生育规律、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通过合理配置、间作套种、改进栽培技术、调节上市节令等综合手段, 从近百种作物 (品种) 和30多种作物组合中, 不断地筛选、优化和完善, 找到了麦—西瓜—稻、青菜—鲜食玉米—稻、青菜—蕃茄—稻、草莓—玉米—稻、油菜—草菇—稻、厚皮甜瓜—稻、水生作物 (茭白)—稻等, 既适合本地栽培条件又有较好保粮增值效果的种植组合10余种, 并加以大力推广。这些作物组合,一般都能达到每公顷产粮7.5吨以上, 产值2万~6万元, 高的可达15万元。到80年代末, 南汇成功地形成了麦、瓜、稻组合的种植面积超过6 667公顷,占全县可安排耕地面积的25%左右。
进入90年代后, 南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继续优化结构,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0—1992年, 立足全县的资源和产品优势, 继续坚持粮经型多熟制种植结构, 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 加快开发, 大力发展高优高农业。在此期间, 淘汰了早稻,开始压缩麦子, 单季稻面积增加到2万公顷左右, 厚皮甜瓜生产开始起步, 着重抓好各种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设施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种植业结构调整由外延调整为主转向内涵深化。从1993—1999年, 在主攻内涵深化的前提下, 抓好了 “三个为主”, 即常年性调整和季节性调整以季节性调整为主, 传统产品调整和名特优产品调整以名特优产品调整为主, 千家万户调整和区域性调整以区域性调整为主。主要是粮食生产重点稳定晚秋, 主攻夏熟和早秋; 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作物, 努力形成规模优势; 注重作物的区域布局, 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期间主要是抓果树、蔬菜和粮食等各种作物的品种改良,抓特色, 创名牌, 涌现了 一大批市场知名度较高的优质农产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作了相应调整, 与1992年相比, 1999年, 单后季稻面积为2.2万公顷,麦子面积减少9 730公顷,油菜面积减少667公顷,西甜瓜面积发展到8 000公顷,蔬菜和鲜食玉米也分别发展到1.5万公顷(次)和2 000公顷。南汇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四个成效”。1999年与农村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
❶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逐步实现优质化。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优质粳米的比重占80%左右,提高了一倍。
❷种植业效益逐年增加。在耕地面积减少20%的情况下,1999年,全县种植业总产值达7.9亿元,比1978年增长89.8%;平均每亩产值达到1 800多元,提高了1.6倍。
❸农民收入稳定提高。1999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 869元,提高了30倍。
❹财政用于农业的政策性补贴不断减少。由于调减了粮油面积,仅县级财政每年可减少政策性补贴及亏损几千万元。
南汇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四个特色:
❶粮经型多熟制。全县粮经面积比为4:6,夏熟作物已达到2:8,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到总产值的75%以上;复种指数达到2.5以上。
❷设施型。全县设施化栽培面积达到1.33万公顷,并由小环棚向中管棚、单层薄膜向多层薄膜(4~5层)覆盖、一般薄膜向保温无滴防老化的薄膜转变。
❸特色型。形成了优质粳稻、西甜瓜、果树、蔬菜、鲜食玉米、特色花卉等产业群,总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5%,达4.7公万公顷(次)。
❹观光型。拥有多个万公顷西甜瓜镇和万公顷青菜镇、万公顷雪菜镇、万公顷果树镇等,组成观光农业群。上海南汇桃花节已举办10届,每年吸引50万人次前来旅游观光。

☚ 三、经济特色   (二)市级和县乡工业园区 ☛
000103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