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地类型及分布
福建耕地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分为水田和旱地两大类。水田占绝大多数,1995年全省水田面积97.2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8%;旱地23.15万公顷, 占19.2%。
根据地形部位和耕作条件不同, 水田可分为平洋田、山垅田、山排田。
1.平洋田。占耕地总面积不到30%,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冲积、海积平原以及山区的河谷盆地。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和灌溉条件好, 作物产量高, 是耕地的精华。
2. 山垅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0%, 主要分布在山区盆谷地带,田块小而狭长,地下水位高,土壤长期经受渍害,肥力的形成和发育受阻,作物生长不良,多为中低产田。
3. 山排田。一般位于丘陵山地的坡面,多由红壤、黄壤和赤红壤发育而成,熟化程度低,且因流水串灌流失严重, 肥力不高, 也多为中低产田。
旱地可分为平旱地和坡旱地二类, 坡旱地约占旱地面积的80%。旱地主要分布在沿海26个县(市、区) 的丘陵、岗台地, 少部分分布在内陆山区的山坡。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坡度较大,土壤质地多为砂质,保水保肥功能差。旱地主要种植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产量一般不高。
福建耕地地域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一方面, 各地、市耕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大多在9%—15%之间,说明耕地的分布相当分散;另一方面,沿海6个地、市土地面积之和只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而其耕地却占全省耕地的57.9%,说明沿海地区耕地密度较大,耕地的地域分布在沿海相对集中(表1-1-3)。
表1-1-3 耕地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 万平方公里、万公顷
地 市 | 合 计 | 福 州 | 莆 田 | 厦 门 | 宁 德 | 南 平 | 泉 州 | 三 明 | 龙 岩 | 漳 州 |
土地面积 比例(%) | 12. 14 100.0 | 1.14 9.4 | 0.38 3.1 | 0. 15 1.2 | 1.29 10.6 | 2. 63 21.7 | 1.10 9.1 | 2.30 8.9 | 1.90 15.7 | 1.25 10. 3 |
耕地面积 比例(%) | 121.0 100.0 | 14.7 12.2 | 6.3 5.2 | 3.1 2.5 | 14.5 12.0 | 21.3 17.6 | 14.6 12.1 | 16.4 13.5 | 13.4 11.1 | 16.7 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