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群众文学
1.诗歌。农民群众创作的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歌谣。如陈云在家乡青浦县领导农民运动期间, 当地群众创作了许多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歌谣, 在著名的青浦小蒸暴动、松江枫泾暴动、南汇泥城暴动中,都涌现了一大批在群众中秘密传唱的歌谣, 以鼓舞革命斗志。抗日烽火在上海燃起, 更激起广大农村青年诗歌创作的激情。松江、青浦、川沙、宝山、崇明、嘉定等县纷纷成立一批宣传抗日救国的诗社。
新中国成立后, 翻身农民纷纷拿起笔来歌颂中国共产党, 歌唱翻身后的新生活。各县都发现一批农民诗歌创作者。1958年, 提出 “人人作诗”的口号, 掀起声势浩大的新民歌创作活动。当年号称创作100万首。经过选编, 编成 《上海民歌集》 14个分册。又从2 000首中精选181首, 编成 《上海民歌选》, 其中农村占有相当一部分。1959年, 各区、县纷纷举行各种规模的赛诗会, 又涌现了一大批新作品, 共搜集到新民歌3万余首, 从中选出170余首, 以 《钢水稻花谱新歌》为本集 《上海民歌选》 的书名, 于1960年出版。
1960年8月, 在松江县举行 “上海市农村大型赛诗、赛画、赛故事、赛歌大会”, 10个县的500多名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当场创作诗歌1 000余首, 从中选编成 《农民诗选》 (内部印发)。新民歌运动推动了市郊农村的诗歌创作。各县文化馆和所属的诗歌爱好者组织, 都培育了各自的诗歌创作群体, 以不同的形式, 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 从而造就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 被称为农民诗人的作者。
2.小说。市郊农村的小说创作起步较早, 但直至80年代, 各县才逐渐形成有影响的小说创作队伍。各县文化馆办起内部发行的文艺刊物。如 《青浦文艺》、《嘉定文艺》、《南汇文艺》、《奉贤文艺》、《崇明文艺》、《浦东文学》 等, 都发表小说、诗歌等作品。松江的文艺刊物 《云间》 自1983年10月至1991年内部出版19期, 共发表各类作品622篇, 其中小说79篇。
金山县在60年代成立文学创作中心, 每个乡镇建立文学创作组。全县有文学作者300多人, 创作小说、散文300多篇、诗歌2 000余首。以故事、小说改编搬上银幕的有9部, 如 《儿子孙子和种子》、《飞来的女婿》、《特殊身份的警官》等。浦东新区发表于报刊的讴歌浦东开发与建设的小说、散文、故事等1 000余篇、共500余万字, 其中获区、市及全国比赛奖的有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