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种植业 (一) 种植业1995年,全县粮田面积16 901公顷,比1978年减少37.8%;粮食总产136 811吨,公顷产8080.5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1倍和1.29倍;花生总产9204吨,公顷产2 406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1.8倍和2.0倍;蔬菜总产15万吨,是1978年4.5倍;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32%。 ☚ 二、农村经济发展 (二) 林果业 ☛
(一) 种植业 (一) 种植业1.农作物品种与耕作栽培技术推广。农作物品种推广从50年代到1995年,玉米品种完成7次换代;水稻品种完成5次换代;冬小麦品种完成5次换代。先后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50多个。农作物品种每进行一次换代都会使单产上一个新的台阶,一般增产幅度在10%左右,高的可达30%以上。 耕作栽培技术推广在80—90年代中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实现着由传统经验和技术向现代科学技术转变;由单项增产技术向综合性、系列化配套技术转变;由小型的试验示范向大面积的、以乡镇为整建制的示范工程转变;由单纯的产中技术服务向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信息、物资、运销、贮藏、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全过程服务转变。主要抓了如下重点项目。 推广玉米增产技术。技术路线是: “治薄与农艺节水相结合,以基础栽培和苗期栽培为核心。”具体技术是: ❶选用对自然降水有较强的趋利避害能力的优良品种; ❷大幅度的提高种植密度; ❸前重型施肥技术; ❹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促根耐旱技术; ❺采用ABT生根粉,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技术; ❻调整播期,躲过卡脖旱,争取水热同步的技术; ❼早、近、深中耕,促根蓄水耐旱技术; ❽套改平种植制度改革技术。一系列技术的推广,使单产提高了116千克,增产67.8%。示范区0.67万公顷,3年累计增产玉米3.468万吨,增加纯收益1554.7万元。 推广水稻综合增产技术。具体技术是: ❶选用新的优良品种; ❷推广“三改”栽培技术; ❸推广除治病虫草害技术。推广后亩增产109.8千克,3.33万公顷示范区,3年累计总增产稻谷16.5万吨,纯增效益1.67亿元。 推广改造小麦中低产田技术。技术路线是“治旱先治薄”、“磷肥突破氮磷平衡”。具体的技术是: ❶培育冬前壮苗技术; ❷保苗安全越冬技术; ❸冬后镇压保蓄土壤水分技术。0.67万公顷示范区,推广后亩增产78千克,3年累计增产2.366万吨,纯增效益821.17万元。 2.土壤肥料技术推广。1959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土壤普查工作,查清了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养分含量、生产性能、增产潜力及主要障碍因素,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壤肥力一般较低,有47.9万公顷耕地有效磷含量低于10×10-6,土壤中氮磷比例失调,制约着农作物增产。据此提出要增施有机肥,在沙性土壤上少施用化肥的原则。1980年,在武清县高村开展土壤普查成果应用试验,增施磷肥后,氮磷比例调到1:1,结果比对照增产89.25%。由氮磷配合施用进一步发展成为配方施肥技术,从1980—1998年全市累计推广142.6万公顷。累计增产粮食51.2万吨,累计增加收入8 328万元。1995年配方施肥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 土壤改良与培肥地力。天津市有盐碱化土壤44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9.8%,成为影响天津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土壤改良工作包括: ❶兴修水利,洗盐种稻,使土壤盐碱化程度大大减轻,形成1~2米的淡化地下水层。 ❷深翻深耕土壤,加厚活土层,结合施有机肥料,熟化活化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❸兴修台、条田,改良盐碱地。实行台、排、改、灌、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土壤盐碱化程度大大减轻。1981年比1956年轻度盐渍化面积减少到26.99万公顷,减少5.7%; 中度盐渍化面积减少到10.6万公顷,减少55.3%; 重度盐渍化面积7 467公顷,减少94.3%。 ❹通过植树造林,兴修防渗渠道等措施,改造和利用沙荒,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壤盐渍化的程度进一步减轻,盐碱地已不再是障碍天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天津市的植物保护工作多年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控制了危害,减少了损失,保护了农业生产。 ❶防蝗工作。天津市是全国有名的滨海老蝗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有宜蝗区40多万公顷。一般发生面积4.667万公顷以上,最多时可达6.667万公顷 (夏秋蝗合计)。解放初期是以人工捕打为主,1951年首次进行飞机喷洒六六六农药试验成功。80年代后,天津市用马拉硫磷代替六六六。90年代初,又进行生物治蝗研究,应用蝗虫微孢子虫卡死克治蝗,收到良好效果,已试验推广。 ❷其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方法,并实行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5个全国性的区域性病虫测报站和9个县级测报站,30个市属乡、村级重点测报点。发布了 “天津市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编写了 “天津市主要病虫测报历”。各区县都建立了主要病虫档案,统一制定了一病一虫一档案制度。每年全市发放各种病虫情报150~200份。 4.蔬菜生产技术推广。❶节能日光温室技术。1987年引进,1995年面积达2 000公顷。 ❷塑料遮阳网覆盖技术。遮阳网在蔬菜上的应用,改善了我国炎热地区夏季蔬菜生产和育苗的环境。它具有遮强光、降高温、防暴雨、避大风、抗冰雹、减少蒸发等作用,可使蔬菜实现高产、稳产、优质。1990年引入试种,1995年推广面积300万平方米。 ❸地膜覆盖技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具有节水、保温、防盐、防草、提高土壤肥效的作用。可使蔬菜提早上市5~15天,增产20%~25%。1990年在蔬菜上推广6 600公顷,品种达三四十种。在实际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对地膜覆盖技术又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节约、更高效,如将原来只盖地,改为先遮天后盖地,把高垅栽培改为高垅沟中栽植,更适合果蔬类应用。这种方法比一般地膜覆盖又增产19%~59%,增值21%~77%。1995年全市蔬菜推广地膜覆盖面积1.3万公顷。 ☚ 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二) 林业 ☛
1.农作物品种基因资源/2.良种培育/3.耕作制度改革技术/4.农作物栽培技术/5. 土壤改良技术/6. 肥料科学技术/7.植物保护技术/(二) 林业/1.引进和培育林木良种/2.速生丰产用材林/3. 绿化造林/4.园艺科学技术 ☚ 二、科研成果与水平 1.农作物品种基因资源 ☛
(一) 种植业 (一) 种植业连云港市种植业水平较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0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0. 3千瓦,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机耕面积223.09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26.07千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7%和85. 24%,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初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小麦、水稻、花生、棉花等种植技术和生产水平已居全省领先地位,人均占有粮食居全省各市之首,在全国440多个城市中也位居前列;油料以花生为主,主要产于东海县,总产约占全省的1/3;棉花主要产于灌云县,亩产、总产居全省第2位。东海、赣榆两县被国家列为粮食大县,灌云县被列为棉花大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种植业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种植业产值由5. 32亿元上升到35.33亿元 (1990年不变价),增加5. 65倍,年递增12. 57%;粮食总产量由119. 7万吨增加到217.06万吨,年递增率3. 8%;棉花总产量由3 980吨增加到428 57吨,增加9.77倍,年递增16.01%; 油料总产量由5.6万吨增加到12.51万吨,年递增5. 15%。1995年,粮、棉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 一、农业生产水平 (二) 畜牧业 ☛ 00030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