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库建设
北京市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汛期暴雨后河水猛涨又极易造成洪灾,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是解决供水与防洪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无一座水库。到1995年底,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93.1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库容88.0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6座,总库容4.3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64座,总库容0.81亿立方米。在大型水库中,官厅、密云两座水库,总计流域面积59 190平方公里,库容85.35亿立方米,占全市20座大中型水库库容的91.7%。
北京地区的水库,除2座平原小型水库外,均位于山区,属山谷型水库,其坝型多种多样。在20座大中型水库中,有14座为土坝,包括粘土心墙坝、粘土斜墙坝,沥青砼斜墙坝和塑料膜斜墙坝等;有6座为砼坝,包括砼大头坝、砼宽缝重力坝、砼重力坝、砼重力拱坝等。在64座小型水库中,有23座为土坝,有11座为砼坝,有30座为浆砌石坝。
全市84座水库地区分布,按流域划分,位于潮白河流域42座,永定河流域10座,北运河流域12座,大清河流域11座,蓟运河流域9座。按行政区域划分,分布在12个区县内,密云县最多,为24座,其次是怀柔县,为19座。
这些水库的建成,对于蓄水防洪、城市供水、发展灌溉、发电、养鱼及开展旅游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1.密云水库。密云水库位于潮白河上,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流域面积15 788平方公里,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9.0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8.52亿立方米,是一座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水产等综合运用的水库。设计洪水重现期为千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万年。密云水库于1958年9月开工兴建,1960年9月建成。密云水库建成30余年来,运行正常,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养鱼等方面均收到巨大效益。截至到1995年底,在防洪方面,建库以来发生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21次,其中1976年流量为3 650立方米每秒,全部拦蓄入库,使下游耕种免遭水害累计118.8万公顷;在供水方面,累计供北京工业和生活用水50.64亿立方米,供环境用水6.39亿立方米;在灌溉方面,累计向北京供农业用水112.69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24.27万公顷;在发电方面,累计发电26.137亿千瓦时,平均年发电量约0.726亿千瓦时。
2.官厅水库。官厅水库位于永定河上,是根治永定河的重点工程,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运用的水库。流域面积43 402平方公里。官厅水库于1951年10月开工,1954年5月竣工。水库建成后,在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均收到显著效益。在防洪方面,基本上控制了山峡以上全部洪水,自1953年以来,入库洪峰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有7次,其中1953年洪峰流量为3 400立方米每秒,历次洪水,经水库调峰,削减洪峰70%~96%,大大减轻了对下游的威胁,避免了频繁的洪灾损失。在供水方面,1955年至1995年,供北京市工业、生活及城市河湖用水178.62亿立方米,供农田灌溉用水62.09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33.73万公顷。在发电方面,1956—1995年,水库电站及其下游的下马岭、下苇甸两座梯级电站,共发电95亿千瓦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电源,还发挥了调峰、调荷、负荷备用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