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棉花购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 棉花购销 (一) 棉花购销棉花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产区在敦煌、安西、金塔等县,民勤、靖远、皋兰、天水、徽县、武都、成县、文县也有种植。1949年棉花总产量为2 698吨,1950年为3 299吨,收购量为165吨,仅占产量的5%,绝大部分为农民自用,实行市场收购。1950年秋省商业厅在兰州市、酒泉、武威、平凉、定西、庆阳等地建立了棉花市场。同年11月根据西北贸易部颁发的《西北地区棉花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棉花采购管理, 未经核准经营棉花者不得到产区采购。省花纱布公司以合同方式委托贸易公司和供销社代购,并组织私商代购。供销社与农民签订预购合同预付定金,同时提高了棉粮比价。全省棉花产量1952年达到3 383吨, 收购量增加到562吨, 商品率16.6%。1954年9月, 甘肃省根据国家规定对棉花实行定购(计划收购),凡生产棉花的农民,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除留足必要的自用棉外,全部卖给国家,取缔一切私商经营。同时对私营轧花、打包、弹花厂统一管理,按国家与合作社的委托进行加工。1957年省政府规定棉花全部由国家统购。自留棉和土纱、土布需要出售时,必须卖给国家,禁止自由交易。棉花集中产区敦煌、金塔、安西、民勤等县,均由该县的棉花加工厂负责收购。1958年以后,棉田面积扩大,收购任务增加,供销社增设了固定收购点达200个,人员1 300人;1960年收购网点达374个,人员1 514人。1963年,省政府规定,棉花、棉纱、土布不准上市,取缔长途贩运,群众探亲访友带棉不得超过1公斤。1985年棉花市场开放,到1988年以后国家再次关闭棉花市场,由供销社统一经营。 表8-2-11 甘肃省棉花生产、收购情况
☚ 二、棉花、土畜产品购销 (二) 土畜产品购销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