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1. 清代中等农业专业教育。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杭州知府林启提出“蚕业之盛衰,关系国计民生至大”、“在浙江振兴实业,应以蚕业为首要”的主张,经其积极倡议,并呈报浙江巡抚廖寿丰批准,拨银36 000两,在杭州西湖金沙港怡贤亲王祠和关帝庙旧址兴建馆舍,购办仪器设备和开辟实习桑园,创办浙江蚕学馆,林启自兼总办。这是全国首创的一所中等蚕桑专业学校。蚕学馆以“除蚕病,制良种;精求饲育,兼讲植桑、缫丝;传授学生,推广民间,振兴浙江蚕业”为宗旨,初期着重培养蚕科人才,后来兼培养制丝科人才。首期招生33名(含额外生8名),学生以贡监生为多,也顾及来自蚕区初具养蚕知识的蚕农子女。开设数学、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养蚕、栽桑、制丝、显微镜检查等课程,连同实习,二年毕业。从创办到1949年初,蚕学馆曾先后易名,校址几经迁移,共有历届毕业生1 400余名。
2. 民国时期的中等农业专业教育。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浙江的实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1911年(清宣统三年),杭州城乡办起农业实业学堂3所:官立浙江中等蚕桑学堂(前身为蚕学馆)、私立杭州府蚕桑女学堂、钱塘县蚕桑初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各类实业学堂改称实业学校,并按教育程度分为甲种实业学校(中等)和乙种实业学校(初等)两种。据1918年统计:全省有农业类实业学校20所,其中公立甲种农业学校4所,乙种农业学校15所;私立乙种农业学校1所。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实业教育均改称职业教育。按照新学制规定,浙江省旧制甲种农业、蚕业、商业、水产、森林实业学校一律改为省立职业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杭州、宁波等地的职业学校疏散内迁。抗战胜利后返回原地复课。至1947年,职业教育大致恢复到战前水平。1949年,全省有农科类职业学校13所,即浙江省立金华实验农业职业学校、省立台州农业职业学校、省立处州农业职业学校、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国立湖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国立乍浦高级水产职业学校、省立定海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县立宁海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县立嵊县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私立临海琳山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私立永嘉超凡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私立新昌沃西初级蚕桑职业学校、私立永康徐氏职业学校农科。据全省创办时间较早的杭州蚕丝学校、金华和台州农业学校等二所学校的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5年中,这三所学校毕业生总数为2 420余名。

☚ 一、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
000230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