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牧区的社会治安工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牧区的社会治安工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牧区的社会治安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前,青海是马步芳严密控制的地方,境内军、特、警、宪、保等组织盘根错节,反动势力根深蒂固。他们与封建势力沆瀣一气,危害农牧区的社会治安。从1949年9月底到1950年初,全省公安机关(当时为公安部队)就摸排出国民党军政官吏、党团骨干、土匪恶霸和反动会道门头子14 195人,一般成员约4万人,另有散兵游勇6万余人。马步芳在逃离青海前,向其残部部署了应变计划,要求官兵解散,“背上自己的枪,骑上自己的马,回到农村,做便衣战士,等待时机,予以翻身”。马步芳的大批残渣余孽潜伏隐藏,农牧区反革命暴动、暗杀、爆炸、纵火、抢劫等破坏活动时有发生,如匪首马元祥(被蒋介石委任为川、康、甘、青反共游击总司令),就指使其残部,在果洛、同德、河南、化隆、循化、贵阳市德一带在一年多时间里残害我党、政、军人员及无辜群众75人,抢劫牲畜2 853头(只),粮食25 000余千克。针对此情况,公安机关将保卫新生政权,打击反革命破坏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剿匪肃特、镇反、肃反、打特防谋等活动,打击处理了一大批反动势力,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中,就剿灭土匪80股,歼匪7000多人。到1957年7月,共剿匪98股,1万多人。通过剿匪斗争,打击了匪徒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卫了新生政权,维护了农牧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同时,面对百废待兴的状况,着手研究制定管理治安的方针政策。1950年1月12日,在青海省各族人民联谊会上讨论、制定了“青海省各族人民治安公约”,对农村社会治安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中期,青海省各级政府认真执行慎重稳进方针,用和平协商方式进行民主改革,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稳定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青海的牧主阶级和民族宗教上层中的反动分子,为了保持封建农奴制的剥削压迫制度,蓄意反对民主改革,反对社会主义改造。他们在帝国主义、台湾国民党当局和西藏反动上层的唆使和支持下,打着“保护民族、保护宗教”的旗号,煽动、欺骗群众于1958年春发动了反革命武装叛乱。1958年4月18日,循化县岗察乡的一些反动头人,在文都寺反动上层支持下,煽动了群众公开叛乱,叛匪席卷大半个县,裹胁群众3000余人,4月23日将循化县城包围。随后,在黄南、海南、玉树、果洛的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叛乱。叛匪烧、杀、抢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部队未进行“进剿”之前,被叛匪杀害的国家干部和人民群众达102人,烧毁房屋460余间,抢劫国库粮食70余万千克,造成经济损失160多万元。
平叛斗争始于1958年4月25日,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向包围循化县城的叛匪发动总攻,迅速全歼叛匪。当年7—9月又消灭了海南、果洛、玉树地区的大部分叛匪,平叛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9年,青海的叛乱分子受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叛乱的影响,又一度嚣张。1960年,叛匪在台湾当局空投的支援下,凭高原险阻,负隅顽抗。平叛部队于5—8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基本全歼了青藏公路两侧的叛匪。至1962年7月5日,由玉树军分区所属部队消灭最后一股叛匪,平叛斗争胜利结束。4年多来的平叛斗争,对敌作战3 639次,毙敌16 690人,伤敌4 876人次,俘获46 831人次,降敌58 809人次。平叛斗争的胜利, 彻底摧毁了青海牧业区的封建特权,巩固了牧业区人民民主政权, 促进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了生产力, 广大劳动牧民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

☚ 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管理   (二)农牧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发展演变 ☛
000268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