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改革大统大包,转换经营机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改革大统大包,转换经营机制

(一)改革大统大包,转换经营机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营农场长期处在“执行国家计划,盈利全部上交,开支国家拨款,亏损国家补贴”的状态;农场职工则安于“场定计划,队长指挥,工人干活,月终领薪”。这种“大统大包”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和压抑了生产经营积极性。为了冲破“大统大包”的管理模式和解决两个“大锅饭”的问题,云南垦区根据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进行了三项带根本性的、又互相促进的改革。
1.实行财务包干制度。1980年起,云南省财政对农垦改革过去统收统支的办法,实行财务包干。“六五”期间,实行不交不拨,自求平衡。“七五”期间,实行定额上交,超基数分成,交拨两条线。即以年实现利润5 000万元为基数,上交1 500万元,超基数部分上交10%。省财政核定农垦、农场事业费下拨。总局对所属农场及工商企业实行三种包干办法:盈利企业定额上交;微利企业不交不补,自滚雪球;亏损企业定额补贴,限期扭亏。“八五”期间,年包干上交利润1 400万元,后3年减为400万元。财务包干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调动了企业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在国家大幅度减少投资的情况下,农垦生产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六五”和“七五”期间,全垦区固定资产投资10.4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47亿元占23.5%,企业自筹投入4.56亿元占43.5%,银行贷款3.2亿元占30.6%。财务包干的实行,标志着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
2.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5年开始,总局对分局、分局对所属企业开展了第一轮承包经营。至此,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垦区经营管理的主要形式。进入“八五”后3年承包时,垦区把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考核重点,并建立了竞争机制和效益机制。同时,从1984年开始,国营农场内部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改革,冲破了国营农场长期沿用的大包大揽,生产者不承担经营责任的做法,初步解决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
3.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发展,优化垦区产权结构。垦区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提高国有经济水平的同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在推行承包经营和职工家庭经营、“两费自理”的过程中,在垦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职工开始成为投资主体。一些新开发的种植业项目,在农场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职工投资形成了经营规模。1993年起,垦区产权改革又延伸到由国家投资形成的橡胶、茶叶等长期经济作物,把这一部分国有资产,有条件地转让给职工自主经营。1995年,垦区通过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了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并把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垦区“九五”规划。同时,垦区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进行新项目开发和技术改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初步形成了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的格局。

☚ 三、改革开拓   (二)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
000005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