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造后进党支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多次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整顿。1982年,针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解决领导班子涣散软弱问题为重点,先后抽调51 000余名干部,对11 000多个问题较多的农村党支部进行了整顿。1985年,根据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全省农村又普遍开展了整党工作。通过整党,进一步清除了“左”的思想影响,提高了广大党员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进一步清除了派性遗毒,较好地解决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进一步整顿了作风,克服了一些严重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现象;进一步开展了核查“三种人”的工作,搞清了一些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问题。1986年以后,各级主要抓了对贫困、后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整顿工作。省、市(地)、县先后抽调5万多名机关干部到贫困、后进单位挂职包村,帮助抓好班子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1989年冬,全省又抽调15万名机关干部,进驻63 459个村,结合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支部班子进行集中整顿。在整顿后进支部班子中,各地广泛采取内举(从本村党员中举荐)、下派(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或包村)、回请(请在外地工作的党员回村任职)、外聘(从外村聘请人才跨村任职)等多种措施,不拘一格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坚持把思想整顿同组织整顿、把整顿支部同整顿其他村级组织以及整顿社会经济秩序、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等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以来,全省共整顿贫困、后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25 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