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介储蓄向投资转化
现代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进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就需要不断有新的资本形成。因此,资本形成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宏观经济的运行上看,资本形成的现实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资本聚集过程,亦即储蓄过程;第二个环节是储蓄的使用过程,亦即投资过程。宏观经济平衡的核心是储蓄和投资的平衡。
在储蓄和投资之间,有一个转化机制问题。储蓄主体将自身的储蓄资源直接用于投资,称储蓄向投资直接转化。这是平衡储蓄和投资的机制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在相当程度上是分离的。因此,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媒介两者的中间环节。
储蓄向投资转化,有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直接转化已如上述。所谓间接转化,指的是储蓄者通过购买各种金融工具,将其储蓄间接地转移给直接投资者使用(所谓直接融资),或者转移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金融中介机构转移给直接投资者使用(所谓间接融资)。在全社会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这两种渠道中,间接转化占据主导地位。
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间接机制中,资本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企业、政府等储蓄主体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国债、公司债券、基金证券及其他证券的途径,实现其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另外,资本市场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集中交易等机制,同时满足各种投资者和筹资者们在时间、空间、数量、品质、风险、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着动员储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