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牲畜
1.马。天津市地区饲养的马以蒙古马居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50年代开始引进国内外良种,并建立大牲畜人工配种站。先后引进的马种有: 俄罗斯重挽马、苏高血马、伊梨马、卡巴金马、顿河马、阿乐斯马、苏重挽马、贵州马等。用俄罗斯重挽马改良蒙古马和用苏高血马杂交改良本地蒙古马的体尺比本地蒙古马的体尺明显加大。经过解放后几十年各代杂交的杂种马,已占全市马匹总数的90%以上。其主要品种为:
(1)蒙古马。原产于蒙古草原,是一个古老的品种。蒙古马在天津历经数百年的饲养、驯化、改良,其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比纯种蒙古马有所提高,故称之为本地蒙古马。本地蒙古马具有体质结实、前胸发育好、体躯宽长、四肢强健、持久力强、耐粗饲等特性,在不利的自然环境里有很强的适应性。
(2)顿河马。顿河马原产于原苏联草原区,60年代,天津地区开始有少量引进。1976年唐山地震后,甘肃省山丹军马场支援天津顿河马200余匹,大部分投放到郊县役用,留5匹种公马放到大牲畜配种站。顿河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耐粗饲,有高度的工作效率等优良特性。
(3)奥尔洛夫马。原产于原苏联,它是由阿拉伯马、丹麦马、荷兰马纯血等经过杂交培育而成。从60年代开始,天津地区少量引进该品种。奥尔洛夫马体格强大,外形优美,善于快步,是良好的轻挽马,也适于农耕和运输。
(4)苏维埃重挽马。该品种原产于原苏联中部地区。天津市从60年代开始引进该品种,用于良种繁殖。
2.驴。天津地区饲养的驴以本地灰驴为主,体型小,耗料少,耐粗饲,性温顺,易管理,常用短途运输及作坊使役,1994年以前部分天津农村存留少量渤海驴。70年代开始引入德州驴和关中驴,用于杂交改良。由于引入的外地驴种数量极少,且优良公驴常用作配马产骡,而很少用于本地驴品种的选育、提高,加之近亲繁殖,因而本地灰驴的体尺测定,均差于渤海驴。
3.骡。骡有马骡、驴骡之分。因其体大,力大,抗病力强,颇受饲养者喜爱。天津地区多有饲养。
4.牛。天津地区饲养的牛有黄牛和奶牛。黄牛以蒙古牛居多。次为山东黄牛。从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黄牛杂交。引进南阳公牛用以改良黄牛,南阳牛的杂交后代呈现出优良的杂种优势。奶牛主要有黑白花、黄白花以及灰白花的荷兰杂种。
(1)蒙古牛。原产于蒙古地区。蒙古牛在天津地区历经数百年的饲养、繁殖、驯化、使役,基本形成了本地的一个黄牛品种,其体型小,耐粗饲,适应性强。1949年后一直是天津市牛群的主体,约占全市总数的2/3。但可繁母牛数量少,又缺乏选育计划,致使黄牛品质下降。
(2)奶牛。荷兰奶牛自 18世纪中叶输入中国,天津市饲养荷兰奶牛始于1901年,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由国外带进少量奶牛,为自食奶之用。到1949年,全市奶牛为808头。1949年以后,天津地区许多养牛户从青岛、海拉尔、唐山等地购进荷兰黑白花奶牛。1954年双林农场从东北购进40余头种牛,成立天津第一家国营奶牛场。1972年,天津参加了北京黑白花奶牛良种协作组,1973年建立种公牛站,进行杂交育种。到90年代天津市形成了黑白花奶牛繁育体系,饲养的品种均为天津黑白花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