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牧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牧区

(一)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牧区

该区包括四川盆地底部和盆周山区。热量资源丰富,越冬条件良好。日温全年稳定通过0℃(盆周山区指基带而言,下同),日温≥10℃期间积温5 000—6 2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多在4—8℃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13℃。与纬度相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最冷月平均气温高出2—4℃,极端最低气温高出5—10℃,有利于小麦、油菜及亚热带经济林果生长。本区年降水量约800—1 200毫米,盆中最少,盆周较多,盆西边缘可达1 500—1800毫米。年日照时数仅1 000—1 600小时, 日照百分率不足30%,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3 000—4000兆焦/平方米之间,是全国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少的区域。盆周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约在海拔1200—1 300米处,日温≥10℃持续日数减至180天以下,积温不到3000℃。盆地夏秋多雨,盆东多伏旱,盆西春旱较重。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耕,作物全年都可生长,是全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之一。旱地复种指数高,以玉米、红苕为主,一年二熟或三熟。水田稻麦、稻油二熟是基本耕作制度,受春夏旱影响,有部分冬水田,只种一季中稻。今后增产的主要途径:
❶提高单产;
❷根据水利条件的改善,稳步改冬水田为两季田,盆南浅丘河谷地区可发展再生稻或双季稻。南部长江河谷和岷、沱、嘉陵等江下游,热量条件更好,≥10℃积温可达5 500—6000℃,无霜期长达320—350天,极端最低气温在-3℃以上,有利于甜橙、甘蔗、双季稻的栽培。泸州、合江一带,龙眼、荔枝等亦可安全越冬,这是我国其他同纬度地区所不及的。
根据水热条件差异,该区共分8个二级区。
1. 盆南暖季长伏旱双季稻三熟区。该区是四川盆地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春早、秋迟、夏长且酷热,冬季霜雪少见,初夏多阴雨,盛夏多伏旱。全年日温≥10℃持续日数270—280天, 积温5 500—6 200℃;日温稳定通过12℃开始期在3月中旬,日温稳定通过20℃终止期在9月下旬,双季稻安全生育期在180天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气温40—44℃,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有日均温≥30℃的高温时段出现。年雨量1 000—1 200毫米,但7—8月月雨量仅150—200毫米,入不敷出,一半以上的年份有伏旱。
该区主要气候优势是冬暖,暖季长,总热量多。热量资源能满足稻—稻—油(麦)三熟之需。若种一季中稻,对暖季光、热资源利用极不充分,且因花期要避高温伏旱,不得不抓早熟早播,即一季中稻生育期条件反不如盆西和盆中。种双季稻,早稻花期在6月,避开了高温;晚稻苗期遇高温干旱,对产量影响不及花期大,对光热资源利用更趋合理。因此,在该区适当扩大双季稻面积是扬长避短,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双季稻栽培要注意的问题是晚稻花期应躲过低温。
该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7—8℃,极端最低气温为-1—-4℃。霜冻出现的频率很小,是四川发展柑桔的最适宜区。
2. 盆东伏旱酷热稻麦二熟区。该区包括盆地底部平昌、南充和潼南一线以东的平行岭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比盆地内其他地区明显,槽谷地带热量资源仅次于盆南。日温≥10℃持续日数为240—270天,积温5 000—5 700℃;大部分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6—2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42℃。海拔400米以下的长江河谷地带,酷热程度胜过盆南。本区是四川盆地伏旱最多的区域,出现频率达60%—70%。长江沿岸是伏旱中心地带,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
该区热量资源普遍二熟有余,长江两岸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可种双季稻,但受地形限制,范围较小,且分布零散。高温伏旱对大春危害大,要立足于避,抓早播早栽;小春安排以不影响大春花期避伏旱为前提。东南部春早,春雨也早,有利于大春早播、早栽;丘陵坡土宜于发展柑桔、油桐等经济林木和果树。
3. 盆中多旱夏热稻麦二熟区。该区包括平昌、南充和潼南一线以西,绵阳、金堂和荣县一线以东丘陵区。热量资源与盆东相近,但暑热不及盆东。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8℃,极端最高气温达38—41℃,年降水量多在800—1 000毫米之间,为盆地区年降水量最少区域。季节降水具有过渡类型特点,与盆西相似,多春夏旱;伏旱也不少,又类似盆东;各类干旱总计频率最大,春夏伏旱相继出现的机遇比盆东、盆西多,是四川盆地出现干旱最多的地区。
该区少雨多旱,丘陵孤包多,土多田少。中稻生长期间的光、热、天气条件特别有利。本区又是盆地内秋绵雨较少,光、温适宜的地区,是四川盆地种棉最适区域。该区南部种甘蔗也较适宜。
4. 盆西春夏旱微热稻麦二熟区。该区包括盆地底部的绵阳、金堂和荣县一线以西地区。地貌以平原为主,成都平原即在此区,沿岷江还有较大面积的河谷坝区。热量条件次于盆南、盆东和盆中。春雨迟,春末夏初多旱,盛夏多雨多涝。日温≥10℃持续日数为240—270天,积温4 500—5 50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6℃,极端最高气温为34—38℃。年雨量1 000—1 4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雨量的50%—60%,冬、春季降水量分别占年雨量的5%和15%左右。
该区虽多春夏旱,但灌溉条件好,干旱威胁较小。稻田比重大,稻麦、稻油二熟,是四川省的粮油主产区之一。夏季多雨、多风,对玉米生长有不利影响,易倒伏。成都平原及其以北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为-5—-7℃,区内有大片柑桔基地,今后应加强耐寒品种选育,不宜再往北发展;丘陵、低山的果园,须选择背风、向阳的适宜小气候区种植。
5. 盆南边缘山地亚热带农林牧区。该区包括珙县、兴文、叙永、古蔺、筠连、屏山等县,是盆周山地热量条件最好的一个区。其河谷地区日温≥10℃的持续期为250—275天,积温5 200—5 80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8℃,极端最高气温达40—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6—8℃,极端最低气温为-1—-4℃。在海拔1 400—1 500米高度处,日温≥10℃的持续日数仍有200—400天,积温3 500—4 000℃;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4℃。年降水量一般为1100—1300毫米,但古蔺赤水河谷只有750毫米左右。该区虽属山地,但热量条件较好。东部伏旱明显,初夏大风是叙永、古蔺一带的主要地方性灾害,对水稻、玉米扬花结实有严重影响。该区半山以上适宜以林为主,适生树种多,生长迅速。
6. 盆东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林牧农区。该区包括巫山、云阳、石柱、南川一线以南山地。平均海拔高度比盆南山区高,热量亦次之,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河谷地区日温≥10℃,持续日数达230—260天,积温为4 600—5 60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8℃,极端最高气温为38—4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4—-9℃。该区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 500米之间,日温≥10℃的持续日数190—240天,积温2 500—400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24℃,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4℃。年降水量为1100—1400毫米。
该区的河谷浅丘地带,盛夏多高温伏旱,半山以上逐渐转凉,水稻、玉米等作物存在低温冷害问题。春雨较早,对大春作物栽插有利,对小春作物则因阴雨寡照易受病虫害。该区大部地区宜发展林业,农田宜置河谷低地。区内油桐、乌桕、油茶产量大、品质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7. 盆北边缘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林牧农区。该区包括平武至巫溪一线以北的盆北山区。热量条件比盆东南山地差。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日温≥10℃的持续日数达215—260天,积温4250—5 45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27.5℃,极端最高气温37—40℃;最冷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5—-13℃。其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800米以上,在这个高度上已有日温短暂持续在0℃以下的时段出现;在海拔1 500米处,日温≥10℃的持续日数减至160天以下,积温少于2 500℃,最热月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气温降至—1℃以下。年降水量为1 000—1 400毫米,是四川盆地降水量较多的区域。
该区是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各大河流的源头地区,山高坡陡,冲刷严重。因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非常重要,应以林为主。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稍好,宜于种植;海拔较高处,虽气候较冷凉,但牧草生长期较长,并有成片草场、草坡,故可林牧结合,综合发展。
8.盆西边缘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最湿林牧农区。该区包括北川、天全和沐川一带山地,海拔高度多在500—1 500米之间。日温≥10℃的持续日数为180—260天,积温3 500—5 000℃;最热月平均气温23—26℃,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多在1 200—1 500毫米之间,海拔2 100—2 300米处是最大降水量地带,年降水量可达2 000—2 500毫米。该区是全省雨日最多地区,西南部年雨日200天左右,天全雨日达236天,峨眉山雨日高达264天。该区年日照时数仅860—1 000小时,为全国日照最少区。
该区耕地少,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夏温不高,夏作品种选择须适应偏凉的气候特点。水热条件适宜林业发展,也宜种茶,是全省主要产茶区。

☚ 三、农业气候分区及其开发利用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农林牧区 ☛
000044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