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化学肥料工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化学肥料工业

(一)化学肥料工业

河南省化肥工业始建于50年代后期。1958年曾用土法生产氮肥618吨,主要产品为硫酸铵;生产磷肥2 535吨,主要产品是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此后,化学肥料的生产逐步实现工业化,自50年代后期至今,河南化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
1.萌芽阶段(1958—1966年)。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化学工业部在开封市筹建开封化肥厂,当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2.5万吨、硫酸铵5万吨、氨水16万吨。工程于1958年5月15日破土动工,1964年4月24日建成投产,并生产出河南省第一袋化肥——硫酸铵。1966年该厂合成氨生产能力扩大到8万吨,并相应配套建成了年产4万吨碳酸氢铵、10万吨硝酸铵生产装置,当年生产合成氨85 327吨,硫酸铵11 885吨,碳酸氢铵68 968吨,硝酸铵15 591吨,氨水136 492吨。开封化肥厂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较早投入生产的中型化肥厂。
同期,河南省先后在偃师、长葛、新乡、水冶、巩县等地筹建小氮肥厂,生产规模从年产800吨合成氨起步,由于技术、资金及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前后经过8年探索和实践,1965年4月26日,偃师县化肥厂首先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批碳酸氢铵,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 000吨,碳酸氢铵12 000吨。随后,长葛、新乡、水冶三套同类装置相继建成。
此间,磷肥工业也逐步兴起。1958年,由省投资50万元,在郑州农药厂建成第一套年产5 000吨普通过磷酸钙生产装置;1963年洛阳市符家屯公社投资40万元,建成年产15 000吨普通过磷酸钙生产装置;1964年信阳磷肥厂利用大办钢铁时留下的28立方米高炉,经改造建成年产5万吨钙镁磷肥生产装置;1965年开封磷肥厂建成,设计能力为年产5万吨普通过磷酸钙。与此同时,鹤壁、焦作等地也开始筹建磷肥厂。
截止1966年,河南省有化肥企业6家,合成氨生产能力11.6万吨,当年化肥产量为38.87万吨(折标)。
2.发展阶段(1967—1978年)。在此期间,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以及农业基础地位的确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化肥工业的发展。1966年,河南省第二家中型化肥厂——洛阳氮肥厂(原为宜阳化肥厂)开始筹建,1970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4.5万吨,碳酸氢铵17万吨。1969年3月第三家中型化肥厂——安阳化肥厂破土动工,1972年3月投入生产,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6万吨,尿素11万吨,从此河南有了自己生产的尿素。1969年10月第四家中型化肥厂——平顶山化肥厂开始筹建,1972年10月动工,1978年11月点火试车,1979年5月生产合成氨,11月产出尿素,设计能力同安阳化肥厂。由于设备问题,该厂直到1985年才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小氮肥工业自1966年全省组织并完成年产3 000吨合成氨技术工艺设计,并在沁阳、邓县进行试点建设后,于1967年开始批量安排建设,到1971年底,累计安排小氮肥项目90个,构成了河南小氮肥行业的主体骨架,1975年底全省累计安排小氮肥设备240套。小氮肥企业数量之多,比重之大,居全国首位。1975年以后,小氮肥工业逐步进入挖潜、更新、改造期,到1978年底全省共有氮肥企业132个(其中中型化肥厂4个),合成氨生产能力为110万吨,氮肥生产能力(折标) 369万吨,其中尿素(实物量) 22万吨。
磷肥工业在1970年前仅有开封、信阳、漯河、焦作、安阳、新乡、汤阴、商丘等几家企业。70年代开始,小型磷肥厂开始发展,大部分小磷肥厂为地、市、县筹资建设,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陋、技术装备落后,因河南缺乏磷矿资源,受其制约发展相对较慢,且产品质量差,主要产品为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截止1978年底全省共有磷肥企业60个,生产能力为34.3万吨。1978年底,全省化肥工业化肥企业共有192个,职工84 263人,当年化肥产量(折标)为251.4万吨,其中氮肥217.5万吨,磷肥33.9万吨,尿素实物量为18万吨。
3.更新改造提高阶段(1979—199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化肥工业以节能挖潜为中心,进入更新改造高潮。经过“六五”、“七五”技术改造,小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到2万吨/年以上,个别企业已达4万吨/年以上。“七五”期间,国家安排辉县、偃师、太康、陕县、封丘、修武、武陟、原阳、驻马店、罗山、邓州等县市11家小化肥厂碳铵改尿素工程,1992年6月以前已分别投产。“八五”期间,国家又安排河南8套碳铵改尿素工程,1995年新乡化肥总厂已投产,其余尚在建设中。与此同时,河南省经国家批准自筹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中原油田天然气资源,投资10.69亿元,于1990年1月在濮阳建成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平顶山、安阳化肥厂和洛阳氮肥厂也分别于1990年底、1992年5月和1992年1月完成了原生产装置改扩建,生产能力均达到年产8万吨合成氨、13万吨尿素。截止1995年,全省共有氮肥企业87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4个,其余为小型企业。合成氨生产能力为334万吨/年,尿素150万吨/年,碳酸氢铵895万吨/年。职工人数达12.3万人,固定资产57.61亿元。
磷肥工业由于受资源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较为落后。开封化肥厂1987年建成一套年产16万吨硝酸磷肥装置,由于设计有缺陷,设备腐蚀严重,生产难以正常,实际装置能力仅有5万吨/年。除“七五”期间,在信阳、灵宝、密县、鹤壁、济源等地建成5套磷酸二氢铵(俗称一铵)装置外,其余磷肥产品多为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截止1995年底,全省有磷肥企业30个,磷肥生产能力(折标)为332万吨/年,职工1.6万人,固定资产48 895万元。
钾肥工业。由于受技术、资源制约,河南钾肥工业起步较晚,进入90年代,先后由密县磷肥厂、焦作硫铁矿、驻马店地区提出拟建3万~5万吨/年硫酸钾工程,但由于资金筹措困难,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95年开封化肥厂自筹资金,建起一套年产1万吨硫酸钾装置,当年生产硫酸钾788吨。
复合肥工业。河南省复合肥起步晚、数量少。除上述硝酸磷肥和磷酸二氢铵外,还有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属高浓度且不含氯离子及其他有害离子的磷钾二元复合肥,河南省只有三门峡化工厂(年产1 000吨/年),新乡豫北化工厂(年产300吨/年)等少数企业生产,但因技术落后,原料太贵,产品成本高,市场销售困难,现已停产。
其他农用肥料。
❶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施用量非常有限,多采用含有硼、钼、锰、锌、铜等元素的可溶性盐类直接施入土壤,拌种或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河南省微肥发展很晚,直到1987年底,仅有商丘冶炼化工厂一家生产硝酸稀土肥料。进入90年代,先后有8家小碳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广生产稀土碳铵复混肥,形成生产能力14万吨/年。1995年,全省生产稀土复混肥2万吨,施用面积2.67万公顷。
❷腐植酸类肥料。因其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效成份,对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抗病能力,提高小麦抗干旱、抗干热风的能力有明显效果。腐植酸类肥料品种主要有:腐植酸铵、腐植酸钠、硝基腐植酸铵、硝基腐植酸和腐植酸氮磷钾复合肥料等。生产基料都少不了风化煤、泥炭。河南煤炭资源丰富,风化煤储量很大,具备发展腐植酸肥料的基本条件。70年代虽有发展,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达不到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此类企业多已停产。近几年,腐植酸类肥料工业的发展又有所抬头,但尚未形成规模。
❸生物发酵肥料。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生物工程的发展,生物发酵肥料已经开发出来,经农业大田实验,肥效明显。近年来,河南一些厂家引进北京的“田力宝”生物发酵技术,先后在郑州、新郑、义马等地兴建“田力宝”生物肥料工厂,预计今后几年将投放市场,供应农业应用。
❹混配肥料。80年代在河南兴起,有二元混配肥(氮、磷元素)和三元混配肥(氮、磷、钾元素)两大类。根据土壤特性和不同农作物生长需要,采用机械混合,制成粉、粒和包裹状等多种类型。河南省混配肥生产多采用小型简易方式。截止1995年底,全省混配肥生产厂家约有40~50家,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多为1万~3万吨/年。
河南省化肥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发展。化肥产品已由硫酸铵、碳酸氢铵、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少数品种,发展成为包括尿素、磷酸铵、硝酸磷肥、硝酸铵、硫酸钾以及多元复合肥、混配肥、腐植酸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浓度优质化肥在内的多品种、大规模化学肥料生产体系。截止1995年全省化肥产量(折标)达1 050万吨,居全国第2位。其中,氮肥862.9万吨,含尿素实物量133.93万吨,磷肥188万吨,另外,生产钾肥1 700吨,高浓度优质化肥占31%。但化肥生产结构还不适应农业发展需求,氮、磷、钾比例为1:0.15:0.0002。

☚ 二、农用化学工业   (二)农药工业 ☛

(一)化学肥料工业

(一)化学肥料工业

湖南化肥生产始于50年代中期。以磷肥起步,60年代重点建设发展小氮肥, 70年代大中型氮肥生产形成规模, 80年代普遍实施扩建和技术改造, 磷肥生产同步发展。到1995年, 湖南省有大、中、小化肥企业94家, 其中大型3家, 中型17家。氮肥企业66家, 磷肥企业22家。农用化肥总生产能力 (折纯) 186万吨, 其中氮肥145万吨, 磷肥41万吨。总的供给情况是: 氮肥基本平衡, 磷肥自给有余, 钾肥资源稀缺。
1.大型化肥厂
。1974年11月, 从国外成套引进大型化肥生产装置的岳阳化肥厂 (1978年改名为洞庭氮肥厂) 在岳阳动工建设, 生产设备系70年代国家从国外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之一, 主要生产农用尿素。工厂原设计以天然气为原料, 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因原料设计改变 (天然气改为轻油), 建设工期延长18个月, 于1979年7月建成投产, 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4万吨/年, 尿素38万吨/年。经过80年代的扩建和技术改造, 形成年产合成氨30万吨、年产尿素48万吨的生产能力。1995年合成氨产量30.4万吨, 尿素47万吨。
2.中型氮肥厂
。1958年3月国务院批准筹建株洲氮肥厂, 7月破土动工, 1961年5月停建, 1965年2月恢复建设, 第一期工程 (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7.5万吨) 于1970年2月建成投产, 并更名为湘江氮肥厂。1970年9月第二期工程开始建设, 到1974年1月, 形成年产合成氨8万吨、尿素15万吨的生产能力。1967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建设资江氮肥厂,1970年5月破土动工, 1975年底合成氨系统一次试车成功, 1976年尿素系统基本建成, 形成年产合成氨6万吨、尿素11万吨的生产能力。80年代到90年代初, 两厂不断实施生产装置的填平补齐和挖潜改造,到1995年, 湘江氮肥厂形成年产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 资江氮肥厂形成年产16.2万吨合成氨、26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
3.小型氮肥厂

(1) 建设过程。1956年化学工业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速建设化肥工业的指示, 提出了兴办小型氮肥厂的设想, 1958年2月, 长沙市氮肥厂开始筹建,1964年9月建成800吨/年合成氨规模, 10月投入生产。1965年全省第一家合成氨加工生产固体氮肥碳酸氢铵的企业—衡阳市氮肥厂建成投产。
1966年, 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小氮肥工程建设指挥部, 集中力量抓小氮肥的建设。1966年, 全省各地筹建小氮肥厂16家, 其中零陵、郴州、邵阳、湘乡、桃源5个小氮肥厂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为5 000吨, 设备由外省提供, 红旗、攸县、岳阳、龙山、郴州市、常德、祁阳、宁乡、湘潭、黔阳、东风11个小氮肥厂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为3 000吨, 设备由湖南制造。1968年, 中共湖南省委提出 “有条件的地方每县要建设一个小氮肥厂” 的口号, 到1972年初共制造小氮肥设备70套, 其中年产合成氨5 000吨型设备5套, 年产合成氨3 000吨型设备65套。1969—1972年, 全省建成投产的小氮肥厂达61家, 累计投产企业68家。到1975年底, 全省已有80家小氮肥厂建成投产, 形成合成氨生产能力37万吨。到1980年, 全省除古丈、新晃、江永、江华、桂东、株洲6县外,每个县都建设了一个小氮肥厂, 浏阳、攸县、桃源、桃江、沅江、湘潭等县建有两个氮肥厂。
(2) 调整整顿。1981—1985年, 湖南小氮肥行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一方面,对一批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湘潭市氮肥厂、长沙市氮肥厂、衡阳市二化工厂分别于1981年、1982年、1983年转产其他化工产品, 永顺、吉首、龙山、麻阳、会同5县及郴州市氮肥厂于1985年底停产;另一方面, 对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以节能降耗和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1973—1985年, 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94亿元, 增加合成氨生产能力54.65万吨, 平均每个厂的合成氨生产能力由0.377万吨增加到0.91万吨。到1990年, 全省有小氮肥企业77家, 合成氨生产能力 104.5万吨, 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为1.36万吨。
(3) 技术改造。从1973年起, 湖南开始对资源条件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小氮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 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及催化剂等不断得到改进完善, 具有湖南特色的主要有:
❶原料改进。用粉煤掺入粘结剂加工成清水湿煤棒代替块煤用于合成氨生产;
❷内径600毫米以上拆流式节能型氨合成塔内件的开发和推广。
90年代初, 湖南小氮肥行业开始实施以 “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两水闭路循环” 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技术改造。1990年, 首项改造分别在衡阳县氮肥厂和益阳地区氮肥厂完成。到1995年, 全省共投入1.46亿元, 先后在26家企业实施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技术改造, 在13家企业实施两水闭路循环技术改造。1991—1995年, 先后有临湘氮肥厂、衡阳市氮肥厂、攸县氮肥厂、桥口氮肥厂4家改造成年产4万吨尿素, 形成16万吨/年尿素生产能力。
到1995年, 湖南省有小氮肥企业49家, 合成氨生产能力达96.1万吨, 化肥产量占全省化肥总产量的68%。
4.磷肥厂 (车间)
。1956年12月, 衡阳化工厂年产标肥1.2万吨普通过磷酸钙 (简称普钙) 装置建成投产, 开创湖南生产化肥的历史, 该厂也是全国最早生产磷肥的三家企业之一。1957年株洲化工厂年产20万吨普钙 (标肥) 的车间动工兴建。1958年起全省大办土化肥, 1959年全省建设土化肥窑炉3万余座, 生产低浓度实物磷肥20多万吨, 1960年全省土化肥厂 (点) 全部停产。1964年, 用炼铁高炉改建成钙镁磷肥的长沙磷肥厂和鲤鱼江磷肥厂相继投产。1965年株洲化工厂年产20万吨标肥的磷肥车间投产。同年, 全省磷肥生产能力达到54.45万吨。到1972年, 全省磷肥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 (标肥)。到1976年, 湖南磷肥企业发展到42家, 生产能力 (标肥) 148.96万吨/年。自70年代末开始, 湖南磷肥工业逐步由半手工、半机械化操作过渡到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 同时开发了磷酸铵、偏磷酸铵、磷酸二氢钾、钙镁磷钾肥等磷肥新品种的生产。自90年代起湖南磷肥开始向高浓度发展。1989年12月, 郴州化肥厂 年产3万吨磷铵开工建设, 1992年4月建成, 同时浏阳磷矿3万吨/年磷铵也于1995年底建成。到1995年, 湖南有磷肥生产企业23家, 生产能力41万吨 (折纯)。
湖南省历年化学肥料主要产品质量, 见表2-7-1。

表2-7-1 化学肥料历年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吨 (折纯)

年份农用
化肥
氮 肥磷 肥钾肥
其中:其中:
小计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小计普钙钙镁磷磷铵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387
2 452
2 190
6 233
7 791
2020     387
2 452
2 190
6 233
7 771
387
2 452
2 190
6 233
7 606
   


(续)

年份农用
化肥
氮 肥磷 肥钾肥
其中:其中:
小计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小计普钙钙镁磷磷铵
1961
1962
4 874
7 149
226
427
226
427
     4 648
6 722
4 552
6 701
   
1963
1964
11 771
24 231
776
986
776
986
     10 995
23 245
10 911
13 995
25
9 113
  
1965
1966
1967
1968
56 884
105 698
82 345
68 839
2 315
2 960
5 786
7 299
1 363  448
1 962
3 594
4 610
 504
998
2 192
2 688
54 569
102 738
76 559
61 540
20 379
53 717
39 735
37 628
34 190
49 021
36 824
23 905
  
1969100 45412 606976  10 168 1 46287 84841 91345 935  
1970
1971
150 782
188 887
41 731
59 343
928
1 320
 1 276
1 880
29 246
42 872
1 313
2 390
8 967
10 783
108 731
129 334
46 039
55 585
62 692
73 749
 320
210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258 008
330 573
235 328
329 169
316 681
415 315
549 773
100 469
147 088
109 995
180 327
170 510
243 328
330 529
1 408
1 452
444
1 305
1 760
3 412
3 924
28
1 226
254
499
124
1 120
1 567
 72 927
113 148
88 957
148 272
143 144
191 231
246 755
7 476
11 029
2 607
8 329
2 640
14 660
44 730
18 612
20 125
17 730
21 899
22 821
32 903
31 512
155 367
182 881
125 242
147 396
145 000
165 637
213 773
65 389
73 756
55 146
72 874
76 033
93 277
120 057
89 758
109 125
70 096
74 522
68 967
72 360
93 716
 172
604
91
1 446
1 171
6 350
5 471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664 831
897 779
902 604
944 877
979 511
964 444
966 724
1 039 101
1 181 367
1 153 161
1 156 044
1 210 987
1 265 658
430 493
632 327
630 893
681 730
718 578
774 593
797 240
821 939
924 206
886 646
916 068
936 558
974 138
10 046
7 143
7 153
8 264
8 297
8 789
13 882
9 452
9 286
9 314
11 244
11 149
12 954
3 868
5 796
6 249
6 355
6 889
7 405
8 094
9 196
10 498
10 361
12 557
13 867
12 966
1 670
3 283
2 559
2 787
2 057
1 767
2 454
991
1 165
739
510
1 042
1 839
291 148
343 072
330 431
368 567
404 630
441 706
426 710
454 362
543 776
638 350
548 566
550 368
562 929
92 824
256 335
274 542
289 151
292 658
310 568
343 593
344 690
355 842
324 586
339 833
356 408
380 508
30 886
16 697
9 959
6 606
4 047
4 358
2 507
3 248
3 639
3 296
3 358
3 724
2 942
230 616
262 646
270 359
261 412
257 881
187 397
168 868
216 325
256 114
265 193
238 876
273 264
290 391
134 149
148 285
142 222
147 914
155 160
108 533
116 955
141 067
150 688
154 360
148 224
161 544
174 706
96 264
114 361
128 137
113 499
102 721
78 864
51 913
75 258
105 426
110 467
90 409
111 720
115 685
 3 723
2 806
1 352
1 734
3 052
2 454
516
837
1 047
1 322
1 100
1 165
1 129
1992
1993
1994
1995
1 247 301
1 152 688
1 259 567
1 440 338
983 102
927 878
990 975
1 130 071
12 437
10 354
16 603
18 319
16 243
18 865
21 112
23 195
2 004
1 691
1 620
2 260
571 881
531 645
585 240
672 524
376 926
363 263
361 374
412 395
2 846
2 020
4 365
176
262 489
223 661
267 138
310 267
154 782
137 321
173 010
182 202
104 779
86 188
91 770
123 775
2 928
152
2 358
4 290
1 710
1 149
1 454
☚ 二、农用化学工业   (二)化学农药工业 ☛

1.中型化肥厂/2.小氮肥厂/3.磷肥厂/4.主要化肥生产厂家选介/(二)化学农药/(三)农用塑料薄膜工业/(四)农用柴油/1.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2.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前郭炼油厂/3.吉林市江南炼油厂/三、饲料工业

☚ 二、农用化学工业   1.中型化肥厂 ☛

(一)化学肥料工业

(一)化学肥料工业

青海省化学肥料工业的主要产品是钾肥, 仅有少量的氮、磷肥生产。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和格尔木钾镁厂、格尔木盐化总厂、冷湖化工总厂、都兰县钾肥厂等地方企业组成了我国的钾肥生产基地。 青海盐湖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 年生产能力30万吨。

☚ 二、农用化学工业   1.发展历程 ☛
000259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7:31